91书包网 > 抗战侦察兵 > 第十六章 电报战争

第十六章 电报战争


          汤恩伯仗着他是委座手下爱将,手握大军,对战区李长官的命令经常性的阳奉阴违。尤其是台儿庄会战期间,其人罔顾命令,贻误军机,导致王铭章和他的一二二师全体阵亡藤县!这件事始终是横在战区长官李宗仁心里的一根刺!

          台儿庄大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一次经典的大捷,也是我国抗战以来,头一次大规模的歼灭了日军上万人!李宗仁凭此战扬名宇内。台儿庄会战堪称是李长官从军数十年来,最得意的一战。只是,在这样一次完胜对手的大战中,却有一个成建制的师,完全的被日寇歼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并且,这个遗憾,在当时原本是完全能够避免的!只要汤恩伯当时能够及时出击,藤县就算守不住,他也完全能把王铭章接出来的!

          长官大人指挥的一次扬名之战,却由于汤恩伯个人的关系,而留下了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瑕疵,你说李宗仁心里能不恼这个汤恩伯吗?

          高全把王副官这伙人放回去之后,立刻就给战区李长官拍电报备了案。他当然知道,自己这次是又把汤司令给得罪惨了。眼下能制得住汤司令的人,也就只有一个李长官了,其他人都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

          高全把汤恩伯就任四省边区司令之后,所作的恶事一一罗列,当然,不少都是传闻。不过,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哪能事事都亲眼所见呢?中间有点夸大其词,当然是在所难免的。有了唐文娟这位中央日报社的金牌记者润笔,这份军情通报,险些被写成一篇中篇通讯。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唐记者拍摄的王副官抓壮丁时的现场照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了照片为证,事件的真实性,就更加容易被人相信了。

          在这里面,高全就是那为民伸冤的包青天,而王副官,及其身后的汤司令,就是包勉、赵王、陈世美那种罪恶滔天而又位高权重的罪犯!由于当时没有传真机,照片不能实时传真,随着电报稿的发出,高全专门派通讯兵骑快马,把照片以紧急军情的形式送到老河口。

          汤司令拍第一封电报的时候。李长官已经收到了高全的那篇“通讯稿”,正在等着随后送过来的照片呢。长官大人虽然对这两个人都没什么好感,可终归是高全先来的电报,并且人家电报最后说了,还有照片随后送到。不管怎么定罪,都得看了照片之后再说吧?

          另外,关于“水旱蝗汤”的说法,长官大人也听说过一点,当时只当成是鬼子的宣传工具了,毕竟汤恩伯的部队,在和鬼子作战的时候,还是很能给鬼子造成一点麻烦的。不能排除,这里面有日军故意造谣的可能!

          第二封电报来了之后,同样是在等照片,一直到过了两天,李长官亲自看见那些照片之后,这才勃然大怒!立刻发电报申斥:你这个汤恩伯也太不像话了!事情哪有你这样搞得?再这样下去,我不介意把你撤职之后,送还给蒋某人!

          一场告状与反告状的电报战争,就此展开!

          汤司令眼看战区这条路走不通,直接把电报发给了军委会,发给了委员长。其结果竟然是又晚了一步!高全不仅先一步给军委会的何部长、陈部长和校长全都发了电报,并且唐记者还把写好的长篇通讯寄回给了报社!中央报社虽然当时没有登报,可也有人把这些东西拿给委座去看了!

          委座批示,禁止登报的同时,也暗气这个汤恩伯不争气!这条消息要是见了报,对国内国外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会在盟国友人面前,造成什么影响?一个几省行政长官、驻军司令,竟然在和下属的争执中无能为力,只知道到处发电报告状,真是无知加无能!

          由此可见,汤司令的告状电报放到委座面前的时候,委座会是个什么心情?其回电会是个什么措辞?

          汤司令在李长官那里吃了训斥,在委座这里再次受到了斥责。由此,汤恩伯也看出来高全是个刺头,不好修理了。不过,他虽然受了两方面的斥责,本身却并没受任何影响,照样当着他的四省边区司令的职务。其在委座心里头,还是有着特殊的地位的。

          四省司令部,照样在他的辖区里抓壮丁,征收抗战粮,也照样纵容手下士兵为虐乡里。只不过,桐柏山区,却变成了四省司令部的禁地。汤司令再也不往那儿派人了,他手下也没人去那边的山上抓人征粮食了。四省地方大得很,汤司令有的是抓壮丁,征收“汤粮”的地方,干嘛非要到那个刺头占领的地盘去闹别扭?

          桐柏山,虽说是山区,可并不封闭。走亲访友做买卖的,大有人在。那些属于汤司令管辖区域内的外乡人,来了桐柏山之后,立刻发现这里的人民就像生活在天堂里一样!当兵纯靠自愿,还没有汤粮要交!这天下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乐土!

          桐柏山上不交汤粮!桐柏山上不抓壮丁!

          这样一则消息,以比风更快的速度,迅速传遍了中原大地、四省灾区。有那全家活不下去,准备上吊自杀的,听说了这么一个消息之后,立刻把家里的东西收拾收拾打个包,一路打听着,就向桐柏山找过来了。有头脑灵活的生意人,一听这个消息,立刻意识到这里面隐藏的巨大商机,带着货物、伙计,雇上牲口,驮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到桐柏山上来淘金了。

          桐柏山区,本来并没有多少人口。山区嘛,交通不方便,土地也不肥沃,哪有那么多人来安家立业的?可随着桐柏山上不交汤粮不抓壮丁的消息传播开来之后,到桐柏山上来做生意、定居、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山区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都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飞速增长着。

          尤其是桐柏县城,本来是一座只有几万人的山区小县,短短两个月时间,县城里的人口就突破了十万奔着二十万去了!

          原本高全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一次小小的惩戒行动,竟然会给山区带来这么大的变化。直到这天他又从征兵站回来,忽然就感觉到,这街上的人怎么这么多呢?就见街上,推车的,挑担的,摆摊炸油条、卖胡辣汤水煎包的,扛着草靶子卖糖葫芦、吹糖人的到处都是。这是赶会吗?


  (https://www.91book.net/book/10412/9211504.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