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1379章 成吨的

第1379章 成吨的


  “普洱茶莫非是要涨价了?”丁十一听姜志军复述杨锐的要求,不禁疑惑万分。

  姜志军摇头道:“没有的事,我问了好几个人,昆@明茶厂的,勐@海茶厂的,还有广@州茶厂的,都没有消息,广交会那边虽然涨了一点价,也不值得投多少钱。”

  “轻工局呢?”

  “更没消息了,他们还问我呢。”姜志军苦笑:“都当我们在北@京的有门路,听到了什么消息,你说说,我们在北@京能听到什么消息?全是些不相干的人来来往往的。”

  丁十一沉吟几秒钟,笑了:“不管怎么说,咱们现在拿下了一个配套厂,这是先收入囊中的好处,剩下的,普洱茶他爱买多少买多少,咱们做咱们的配套厂就行了。”

  丁十一是从建厂中尝到甜头了。

  智科才建起来多长时间,几个人分到的钱,就比他一辈子赚的都多了。

  药厂这种东西,丁十一虽然是不熟悉,但是,跟着杨锐和乔办的步伐,他不觉得会有什么问题。

  即使有问题,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军队里呆了许久的丁十一知道,只要不赔的底掉,这样的政策工厂,基本都是要维持下来的,否则,华北药业等国企拆出来的上万名工人,难道等着他们去广场闹事吗?

  没饭吃,那是真的要死人的,比公司亏本要严重的多。

  姜志军踌躇几秒钟,道:“配套厂的事,我喊老婆过来,她也是懂一点的,你再和泽林,还有老焦谈一谈,我这几天得去泡泡茶厂。”

  “嘿,我说,咱们就好好的做事业不成?茶叶涨不涨的,人家杨锐爱玩,就让他玩,你跟着有什么意思。”

  “我是去玩的吗?”姜志军回想着之前的谈话,道:“我说句不高兴的话,咱们能拿下这个配套厂,你觉得是因为咱们智科做的好吗?”

  “难道不是吗?”

  “你仔细想想,杨锐给我配套厂之前,咱们可是刚逼宫了一次呢。”

  丁十一顿时有些心虚了,呐呐道:“那不算,咱们不是想给他股份吗?他不想要,是他不想要,不能说我们没给,逼宫更是谈不上……”

  “行了,你给我解释有什么用,你给杨锐解释去啊?”

  丁十一挠挠头,不吭声了。要说他也是在军队里混迹许久了,平日里是脾气暴躁的主儿,人近中年,更是不可能说是怕一个年轻人的。

  但是,糖衣炮弹的威力,有时候不在里面的炮弹,而在糖衣的甜度。

  一年几百万的收入,是丁十一怎么都抛弃不了的,再想起来的时候,他就不敢去找杨锐吵嚷了。

  姜志军叹口气,道:“我觉得吧,这一次能混到一个配套厂,弄不好就是杨锐给咱们付的茶叶钱,我确实得好好找人跑一下这件事了。”

  “你的意思是?他想要你用茶叶给……”丁十一手指搓搓。

  “也不一定。”姜志军顿了一下,道:“他是当着胡主任的面说的,我觉得……哎,我觉得什么啊,我就先去做了,等回来再说。”

  姜志军不愿意多想了,出门回到办公室里,就开始狂打电话。

  至于杨锐的心思,他根本就懒得猜了。

  现在的普洱茶,在姜志军看来,是有些昂贵的。就以质量最好的外贸茶而言,75年以前出口的普洱散茶,从广@州茶厂走货,送到港澳地区,算下来才是几毛钱一饼,一块多钱一公斤的样子。75年以后,云@南茶厂开始自制普洱茶饼和普洱茶砖,价格就开始往上走了。

  现在一饼茶就卖到一两块钱,比以前是要贵不少的。这还是新茶的价格。

  而75年,以86年的角度来看,不过是才过了11年而已。

  11年的时间,还不够正经的普洱茶生茶完成熟化呢。

  要说现在买茶囤起来,在姜志军看来,简直是愚不可及。市面上最缺的是什么?是钱!

  多少商家现在拿货都是不给钱的,半年结账一年结账已是普遍,运气不好遇到三年结账的都有,为什么?因为通货膨胀的太厉害,晚结账半年的时间,能节省不少的成本。

  这可是银行存款利率都飙过10%的年代,拿钱买茶再存起来,那不是神经病吗?

  姜志军不明白杨锐的心思,做事却是不得不尽心尽力。

  没办法,杨锐拿那么大一个红萝卜掉在面前,就算不是电动的,也诱得人奋勇向前了。

  姜志军在南方做了多年生意,自己又是喝茶的人,只是一圈电话出去,就将市价底价问了个清楚。最后想了想,又将电话给拨到了昆@明茶厂,道:“老陈,别说有好事,我没想着兄弟啊。”

  “呦,老姜你有好事?”老陈在电话的另一头露着笑。这年头,茶厂的生意,除了广交会,就指望着南方先富起来的老板们了。

  75年以前的普洱茶,为什么一公斤只要几毛钱,就因为云@南的茶企不会做普洱茶。

  要说普洱茶是云@南地区的老手艺了,20世纪初的福元昌等商号,名头就比福原爱大了,茶叶的卖价也是很有些厉害的,出口日本等地的有,送到北上广卖出高价的也有。

  但是,建国以后的环境,却不是普洱茶好生存的环境,如昆@明茶厂这样的大企业,名头是挂着省会没错,真正做的业务却是晒茶,有的甚至只从农民手里收茶,再送到广@州茶厂就算结束。

  到了73年,昆@明、勐@海等茶厂才试制了大叶种的普洱茶,开始出口港澳,换到了不少的外汇。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几家茶厂依旧是依赖广交会,对于各方管理者来说,也是压力不小的。

  姜志军与老陈吃过两次饭,此时说话就轻松的很,说:“你知道最近刚拿诺贝尔奖的杨锐吧。”

  “那当然,北大的杨锐嘛,电视里都看烦了,挺精神的,怎么了?”

  “他对你们普洱茶有些兴趣啊。”

  “咦?”

  “你有没有好茶送几饼过来,给我们尝一尝?”

  “真的是杨锐要喝?”老陈心里寻思起来。

  “当然,我能骗你不成。”姜志军心里好笑。

  老陈琢磨了几秒钟,拍了桌子,道:“你等着,我这里还有几个老茶饼,咱们京城见。”

  “多老?”

  “民国以前的!”老陈也是下了血本。辛亥革命是1911年,在那以前,茶厂的生意都是私人在做,各种商号做的茶饼,还是非常有特色的。比起民国后期的官营茶厂,商号的茶不仅老,而且好。

  “别光带老茶,新茶也要,人家想多买些。”

  “多少?”

  “要是好,成吨的要。”

  “他干什么用?”

  “你管呢?也许就是给研究员提神呢。”

  “太好了!我坐飞机来,你等着!”老陈乐的脸比茶红。

  “到了再打我电话。”姜志军挂上电话,依旧得意的不行。他先前给杨锐说话的时候,就说老陈会来,毕竟是没那么笃定的。现在发现自己猜对了,还是很爽的。

  想到能将此事漂漂亮亮的办下来,姜志军就觉得,自己的身家又要大涨了。

  


  (https://www.91book.net/book/11124/382852985.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