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156章 归京

第156章 归京


第156章  归京

        除夕当夜,城外的灾民木屋热闹非凡。

        甚至比没有灾情之时还要热闹。

        除夕当天,风雪骤停。

        城外的灾民村落借着天意,点起了火把和篝火,露天熬了上千锅鱼羊汤,让每个灾民都能在除夕之夜喝上一碗鲜美的肉汤。

        除夕,这是刻在大周骨子里的节日,除夕夜的一碗鲜汤,让众多的灾民热到了骨子里。

        那不仅仅是热汤,更是希望。

        有朝廷在,有新任的杨太守在,他们必然能渡过这场雪灾。

        杨清源看着这一刻脸上尽是笑容的百姓,心中也是欣慰,或许人心复杂,或许大灾之后,他们会想要更多,甚至滋生恶念。

        此时,所有人的信念都是那么简单——努力地在这场雪灾之中活下去。

        杨过这一刻突然有些能理解老师教的东西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横渠四句,杨清源只教了杨过两句。

        “懋功,我们不需要继往圣之绝学,也做不到开万世之太平。但凡做到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二者其一,便此生足矣。”

        之前的杨过不懂,但是跟在老师身边,看着这些笑逐颜开、其乐融融的灾民,杨过明白了一些。

        江湖游侠,或能救百人于刀剑之下。

        悬壶医者,或能愈千人离病痛之远。

        老师为官一方,却能护十万人不受风雪之灾。

        若无自家师父,可能在这场天降的无情大雪之中死难者不下万人,这其中还包括自己。

        小杨过不知道的是,现在这些赈灾的粮食,也是他师父带人昼夜不歇,从贼人手中夺回的,不然他对杨清源的崇敬必然更上一层。

        当然这不是杨清源一人之功,而是平山郡官府共同的功劳,但因为杨清源,平山郡的官府才能如此高效地运作起来。

        这便是杨清源入仕的意义所在。

        朝廷官府,永远是效用最大的地方。

        “杨大人,丫丫请你喝汤!”

        一个大概五岁左右的小姑娘,捧着一个大瓷碗,小心翼翼地走到了杨清源的面前,说话之间还是奶声奶气的。

        小姑娘的身上正穿着一件做工略显粗糙,但是材料崭新的棉衣。

        这就是刘大娘为首的难民妇女所制的棉衣,目前产量略低,优先供应给要外出劳作的工人们,多余的材料才能给孩子们做棉衣。

        杨清源没有拒绝,结果了小女孩手中的瓷碗。

        看到杨清源接过了汤,小女孩长吁一口气,立刻用自己的指尖捏住了耳垂。

        “这样就不会烫了吗?”

        杨清源看到小女孩的动作,微微一愣,随后记忆在心中流淌,曾几何时,外婆也是这么教自己的。

        “嗯嗯!这是娘亲教丫丫的!这样手手就不会烫了!”

        丫丫对杨清源一点防备心没有,杨清源身上的气质让他自然而然地让人信任。

        说完丫丫又跑了回去,一连三个来回,将三碗汤递给了肖韬、沈豹和小杨过。

        “小哥哥喝汤!”丫丫将最后一碗鱼羊汤递给了杨过,还不停地打量着杨过,这个小哥哥真好看啊!

        杨过也是高兴地从丫丫手中接过汤碗。

        杨清源摸了摸丫丫的脑袋,夸赞道,“丫丫真能干!那你自己喝过汤了吗?”

        “丫丫给大人送完,就去喝,阿爹说大人是……”丫丫歪着脑袋想了很久,才不确定地说道,“是……是我们的恩人,要先喝!”

        “丫丫真懂事,那我有一个要求,以后,再见到我不要叫大人了。”

        “那……那叫什么?!”

        “叫叔叔呀!”

        相比于大人,叔叔,显然让丫丫更能理解。

        杨清源端起瓷碗,对着远处的一对夫妇微微一举,便喝了起来。

        除夕,虽没有张灯结彩却也能苦中作乐。

        杨清源四人在喝完鱼羊汤之后,便到了刘大娘家中吃了一顿年夜饭。

        因为过年的原因,杨清源计算后,确认粮食有余,便又给灾民多发放了些粮食,确保众人能够安心过个年。

        ——

        时维二月,序属初春。

        风停雪止,新叶生芽。

        这是杨清源在平山郡的第三个月了。原本他预计两个月就能完成平山郡的工作,但现在拖到第三个月了。

        按照杨清源的规划,平山郡外的荒地已经开垦了许多,大部分都用于种植棉花。

        而杨清源也出资建了一个棉花工坊,专职生产棉衣、棉被。给灾民之中的部分妇女提供了工作的机会,解决了七千人的工作。

        这些女子有的尚未成婚,有的家中已无亲人,杨清源的工坊给他们一个机会。

        这工坊由杨清源、平山郡赵家以及工坊中的女工共有,每年所得利润,杨清源和赵家占其三,女工们占其四。

        一条完整的棉花手工业产业链已经在平山郡初具规模。

        当然,朝廷的调令已经来了,十天前内阁就行文平山郡衙,让他完成手头工作的交接回京述职。

        但是杨清源放心不下,平山郡外的荒地还没开垦完,棉花的种子也没有播下,十余万灾民的村落没有划分完,棉花工坊刚刚开始运作……

        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暂时没有离开平山郡。

        又是十天,吏部文书也来了,内阁批准了杨清源的请求,由平山郡丞赵建丰在杨清源离职之后,暂行郡守之职,继续杨清源的工作。

        杨清源原本是想着将赵建丰调入京中,但是现在平山郡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而赵建丰这些日子跟在自己身旁,对于自己的政令很清楚,留他在此,能更好地继续执行自己的政令。

        再三日,虽然心中不舍,但是十余万灾民已经基本安置完毕,开始了新的生活。

        杨清源也算是圆满完成了内阁中枢的任务。

        再去了刘大娘家吃了一顿告别饭,杨清源对于这个自己亲手建立的大周第一妇联组织,很满意。原本只是杨清源一时兴起,现在的平山郡妇女联合会却在发挥着作用。

        杨清源带着小杨过回到了郡衙,打点了行装,第二日启程。

        来时三人,归时四马。

        多了一个小杨过。

        “大人要启程了吗?”赵建丰知道杨清源的归期,“不吃了午饭再走吗?”

        杨清源摆了摆手,笑道,“不了,吃完午饭,还有晚饭呢?!”

        “大人,奇思妙想,惊才绝艳,建丰恨不能追随大人左右。”

        “建丰不必妄自菲薄,我不过是纸上谈兵,你才是这些政策的实施者,稍加磨砺,建丰亦有一州之才。”

        两人交谈完,刚出门外,赵世锋已经在外面等候。

        “下官听闻大人回京,特来相送。”

        赵世锋,平山郡六扇门的负责人,在杨清源镇压陈丙之时,功劳不小,之后更是让六扇门配合城防军,维护平山郡城治安,为赈灾安民提供了重要的治安保障。

        杨清源在给阁部的奏折中也是提了一笔。

        “本官在平山郡这些日子,多靠赵捕头鼎力相助!本官在此谢过了!”

        说着杨清源给赵世锋行了一礼。

        这反倒让赵世锋有些手足无措了。

        在辞别前来送行的属官众僚之后,杨清源四人牵着马,出了城门,没走多远,便看见官道边上,站满了百姓。

        杨清源微微一愣,这一幕,他在神都的漕运村门口见过。

        来的正是平山郡外的灾民。

        不,现在不应该叫灾民了。

        这十余万的百姓已经在平山郡城外安家,有了自己的村落,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工作。

        这些百姓,扶老携幼,站在了官道的两侧。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走了出来,杨清源认识他,这是灾民之中年纪最大的人,今年已经八十有二了,若是平时,即便是县令见到这样的老人家也得客气三分。

        可惜天灾无情,若非杨清源赈灾得当,早已化为冢中枯骨。

        “老朽厚颜!代表十万灾民,叩谢杨大人,活命安居之恩!”

        说着老人扔下了手中的手杖,率先跪倒在地上。

        随着老人的跪下,两边的百姓如同浪潮一般跪了下来。

        这里有整整五万人,在昨夜得知了杨清源要回京之事后,百姓私下奔走相告,相互通知。

        杨清源要返京,必然走东门,数万百姓便早早地在东门集结。

        大灾之年,活命之恩,无以为报。

        杨清源认为这是为官者的责任,但是这些百姓却不这么想。

        以往官员离任,往往有乡绅组织百姓相送,来表达挽留,但今日平山郡的所有百姓皆是原本的灾民。

        刘大娘和她的孙女,从一众灾民之中缓缓起身,从身上背的包袱中取出了一把布伞。

        “老妇人无知,但也知道大人厚恩,这是老妇人和女工们连夜赶制的万民伞,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还请大人收下。”

        杨清源看着刘大娘手中的万民伞,想笑却没笑出来。

        所谓的万民伞,只不过是用布条做成的一个伞盖,结果刘大娘竟然真的做成伞。

        杨清源笑中带泪,双目晶莹。

        这才是真正的万民伞,没有乡绅,没有签字,没有作秀,一把由百姓制成的布伞。

        “大娘,我收下了!我收下了!”

        “你们都起来吧!”

        杨清源接过万民伞就要扶刘大娘,却被刘大娘拒绝。

        “民妇跪送大人归京,祝大人一路高升!”

        “大人不去,民妇不起!”

        随着刘大娘的一声语毕,跪在地上的万千百姓,纷纷开口。

        “大人不去,草民不起!”

        杨清源只得让沈豹收好万民伞,向着两边躬身行了一礼,四人随后翻身上马,扬长而去。

        感谢仙灵暴君、尚乐飞、法、德意志红军、、念念不忘念念伤,你想咋地、lk88881026的月票

        感谢??????的打赏

        五千字,完成flag。


  (https://www.91book.net/book/1124/116502730.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