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41章
大伯看到黎夏拎着一包日用品笑道:“你才去啊?”
“大伯, 我之前就没去。是我爸说请我,我才一道去的。”黎夏递给表姨拿进去。她们平常都是在魏容的小杂货铺买的。
表姨进去搁下东西,又给黎会计也泡了一杯茶, 给黎夏端了一杯糖渍柠檬水。
大伯指着黎夏的玻璃顶棚和玻璃推拉门道:“这个做得不错, 花了不少钱吧?”
黎夏伸出三根手指头, “小三百呢,本来只做顶棚就一百。这样省得每天把桌子搬进搬出, 我和表姨都没那个力气。后来想想,索性做成个封闭式的。这样冬天把种菜、种葱的盆子都端进来, 两头一合上就是暖棚了。”
大伯点头,“大冬天长不出绿色菜蔬来。你这里有,就是个优势。我刚看了下, 推拉门很有特色。推到两边再转折,直接贴墙,完全不影响进出的宽度。”
“工匠手巧。我说了, 他们回去琢磨了一阵就琢磨了出来。也是地方小了,没办法的办法。不太适合推广!”
小镇上就没有小户型一说。
上辈子黎会计第一次到深圳, 看到黎夏买的小户型公寓时眼都瞪大了, “你这也能叫买了一套房?”
再是费心思,那毕竟就只有28个平方。父女俩晚上睡觉都是各睡榻榻米的一边, 中间拉一道帘子。
黎夏还是贷款买的。他一听那价格, 差点没晕过去。
鸽子笼似的,一个月还要供两千块。
大伯说完了玻璃推拉门, 戴上老花镜, 拿出一个笔记本来。一脸严肃地道:“这回啊,我跟你爸好好替你看了看。”
黎夏一看那架势,不由自主正襟危坐。
黎会计闷笑两声, “大哥,你做镇政府工作报告呢?”不过他也把拿过来的笔记本摊开在桌上。
“哦,习惯了。夏夏,你放轻松。”
“哦,好。”黎夏活动了一下脖子,伸手拿起桌上的苹果开始削皮。
她就那么随口一说,俩老头给她整这么严肃。真当成了
大事在办啊!
表姨坐在旁边看得一愣一愣的。看黎夏削苹果,她去拿了盘子和牙签盒出来。
等黎夏削好,她就拿去分切成块方便他们用牙签叉来吃。
大伯开讲,“我们四个走进自选商场,是真的开了回眼。也就你爸好点,他看过相关的书。”
黎会计微微一笑,显然对于自己出门在外能比这个家里最有出息的堂哥更有见识有点得意。
大伯继续道:“夏夏,你应该对小时候还是有记忆的。我们是从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哪怕买点针头线脑那都是需要票证的。买紧俏物资还得排队。有时候寒冬腊月大清早一排就是两三个小时,就为了买一块肉。去百货公司除了准备好票证,还需要请售货员从柜台上把东西拿下来看一看。我们这样的家庭还好些。那些农民难得进回城,提出这样的要求真的是有点带怯的。售货员的服务态度往往也非常不好、不耐烦。”
黎夏点头,她对这一段历史有记忆,只是不太深刻。她70年底出生的,小时候记不了那么多。
“但是我们走进自选商场,在货架前自由穿梭,所有商品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可以随意拿取。就跟拿自己家的东西一样方便!买什么、买多少、怎么买,我们自己说了算!最后统一在柜台收钱。我们几个都试着拿了些小东西,然后一起去结的账。”
黎夏看大伯说得有点激动,就连她爸坐在旁边也不断点头。
看来这事对俩老头冲击是有点大,估计那俩老太太也是一样。毕竟家里买东西,更多还是她们出面。
她起身提起开水瓶给两人冲茶。
“那你们觉得这种模式好不好?”
黎会计道:“那怎么能不好呢,简直太好了!这是经济发展、物资丰富了才能有的啊。”
外头有人道:“黎会计,真的想买什么自己随便拿啊?”曲叔叔打从们外过,听他们在说这个,驻足听了听。
“老曲,进来坐。我不在这二十来天,辛苦你了。”
曲
叔叔道:“辛苦什么啊。一共十九天,你家黎夏直接给我开了一百块。我还巴不得你在外头多玩一阵。我进来听下你们摆这新鲜龙门阵。”
黎夏赶紧起身又沏了一杯茶。
渐渐的,来的老头、老太越来越多,黎夏只能把位置让了出来。亏得她这外头有四张桌子,十六根凳子,不然还真是不好安顿。
黎夏妈也过来了,“你们知道那商场里一共有多少种商品么?”
廖嬢嬢道:“你们还去点过啊?”
黎夏妈摇头,“怎么可能点得清啊?我家老头直接问人家穿红马甲工作人员的。人家告诉我们,有五千多种!你能想到的,里头都有。你想不到的,人家也有。所有东西,一站式买齐。”
周围一片惊呼声。张嬢嬢道:“五千多种商品,那要多大才放得下?”
大伯笑着放下茶杯,“四百多平方,而且是楼上楼下。最下面还有个一样大的地下室当仓库。”
又是一阵倒抽一口冷气的声音。
黎会计道:“对了,我们进去的时候还被要求到寄放处寄放了随身带的包和袋子。又给我们发了统一的袋子装要买的东西。”
这些黎夏都是早就知道的,她倒是对大伯最后说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全部是手工开单,标价纸贴到每件商品上。用一条传送带上货”
这时候恐怕置办不起电脑辅助收银。如今的电脑不但笨重、运行速度慢,而且要几万块。
所以将来她刚开店,估计还是这样手工作坊的模式。
“如果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超级市场叫好了。”
“你想得美哦,黎镇长和黎会计说的可人家大上海!”
等众人听过新鲜事散去,黎会计道:“夏夏,我们镇太小了。如果你能从大一点的城市起步就更好了。进货、出货都要方便许多。”
大伯也道:“要不,让阿明给你投资点或者借点钱给你,你想法子去县城、市里搞?”
黎夏道:“我如今就对镇上比较熟悉。而且即便
是县城、市里,如今想私人开一家大型的超市也不太现实。我一步一步来吧。明哥如今也是大踏步起步的阶段,手头的钱怕是比我还紧。你们二老能精神上支持我就好。”
大伯大手一挥道:“趁着年轻,折腾去吧!”
黎会计也点点头。他本来就不是真的保守的那种人。只是小镇闭塞,以前没出去见过这么大世面。
大城市如今确实是在开始打破铁饭碗,不吃大锅饭了。大家各凭本事!
那他闺女这应该是真的走在了厂里其他人的前头。
伟人说的先富带动后富,在自己家里她也是落到了实处的。那没准以后她还能干更大的事业。
只有黎夏妈很有几分忧虑。
女孩子嘛,干嘛那么逼自己?如今钱挣得也不少了,找个好人家舒舒服服过日子不好么?
女儿太能折腾,她以后上哪给她找对象去?
那不得找个比她还能折腾的啊?
抽奖的热潮慢慢褪去,到月底那几天,魏容都是早早就回来了。不过还好,月初和月中旬卖得不错,奖金还是高。
月底抽奖活动彻底结束。不结束也不行了,全镇人的热情都释放完了。
可惜,供销社的库存还没有清完,应该说还差得远。也不知道谁一拍脑袋就决定进了这么多货!
十一月,黎会计拿到工资,加上之前旅游剩下的三百去买了一台相机回来。
他本来还有些犹豫是不是买个最便宜的就好了。多的钱攒起来,回头黎夏又要买店面的。
要开超市,那店面可得大些。
而且出去一趟,他也看出了房子、门面这些以后会慢慢走向市场。不是福利房,价格肯定会往上窜的。
像大舅子家老三的房子买成50块一个平方,没准以后会翻两番。
黎夏很想说你猜对了。不过翻两番还是想得保守了。
“没事的,爸,你去买好一点的。镇上的价格,三四百一平顶天了。一开始有个一百来平方足够了。买大了我都找不到
足够的东西把它填满。就是填满了,也未必就能卖得动。”
这事儿在小镇上,绝对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开始,不能太冒进。因为她亏不起!
黎会计是收钱的,自然知道餐馆如今每个月利润都有两千以上。于是便安安心心的准备买个好的。
魏容知道后领着他去了柜台。
“爸,你在这里买吧。都是上海发过来的货,质量没问题。每20块,还能领一张奖票月底统一来兑奖。”
黎会计拿回家一台相机慢慢研究,二十张奖票递给黎夏妈保管。
黎夏妈嘟囔,“多半又是那些东西!”
“又没有另外花钱买。”
这倒是!黎夏妈顿时就高兴了,抽到奖这就是白捡的。
过了两天魏容休班,去买了羊绒线回来。她心灵手巧,能把背心织得很好看。
应该说这个年代的女人都有很多法子用有限的物资,创造出众多的物品装点家人。
倒是后世一切都方便无比了,才把人养懒了、养废了。
时间进入十二月。黎夏前两月攒了四千,这个月估计也是差不多两千。
她已经穿上二嫂给织的贴身的羊毛绒背心了,确实挺保暖的。二老也穿上了。那天她还看到她妈撩起外套给廖嬢嬢她们看。
“我老二媳妇给我织的,确实暖和。”
黎夏摸摸鼻子,幸亏十一月份就织好了。拖到十二月二嫂未必还有心情织。
正想着呢,魏容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回来了,进门的时候还顺手把门给带上了。
“爸,大嫂,你们赶紧把存供销社的折子拿出来。我一起拿去看看还取不取得出来。”
黎会计道:“怎么了?”
都关门了,这是出大事了啊。
魏容道:“明年供销社没那么多钱兑现存款。”
只存了一年的可能不是很多,但一旦知道供销社现钱不够,会出现挤兑的。”
黎会计和陈媛都赶紧回房间找存折,魏容让黎竣回去找他们的。
“小妹,我上你那给我妈打个电话。”
老太太的三千块是攒了好久的啊。□□期间他们家底都相当于被抄了。这回要是拿不出来了,还不得气出个好歹来?
黎夏道:“你随便用就是。二嫂,咱家现在也不是承受不起这个损失,而且政府不可能不管的,你先不要太着急。也安慰一下你家老太太!”
上辈子魏家老太太急得背过气去了。
(https://www.91book.net/book/11268/772443.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