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我的科学时代 > 第三百一十章 手摇式小型球磨机!

第三百一十章 手摇式小型球磨机!


  榆林之所以被誉为塞上明珠,其原因与隔壁塞上江南相似,虽处高原,却地形平坦,水网密集,湖泊湿地众多,沃野百里,耕地面积共有数十万亩,境内共有五十三条大小河流,水资源蕴藏量仅次于八百里秦川。

  明朝作为九边重镇之延绥镇驻地,依托衡山防守来自于蒙古草原的部落侵袭,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北方重地,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水资源的榆林城就犹如明珠般镶嵌于黄土高原的最北边,熠熠生辉,璀璨耀眼。

  单论繁华程度,榆林比之延城更甚,位列陕省地方县城之首,仅次于首府西安城。

  而现如今,榆林更是根据地的粮食主产区,超过四成粮食由榆林区供应。

  “到榆林后组织上是怎么安排的?”余华欣赏暮色笼罩下的西北荒漠,虽未能见识大漠孤烟直的绝美场景,但一望无际的平摊草原依旧壮观,过了一会儿,这才回过神来,转头看向吕俊羽。

  “首长安排去红一师师部休息。”吕俊羽回答道。

  “红一师……”

  余华点了点头,心中默念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部队。

  红一师起源于井冈山,由教员亲自搭建框架,组建后英勇顽强,不怕艰险,屡立功劳,最著名的战斗便是强渡大渡河。

  历经东征和西征战役后,红一师闻名于北方,指挥班子由‘一陈三杨’构成,一陈乃是现如今军工局负责人陈康,三杨则是杨武,杨志,杨勇三位猛虎骁将

  这是陈康的基本盘。

  红一师师部驻扎于榆林城以东的蓝田村,村名取自古代关中的蓝田县,距离约莫五六公里的样子。

  道奇卡车稳稳当当行驶,速度稍微加快。

  得益于明清两朝建设,榆林城周边道路条件较好,能通行载重汽车,既有曾经的官道,也有后续修建的夯土公路,路面硬实且宽敞,远胜于来时的延榆公路。

  余华通过道奇卡车的颠簸程度,感受到了榆林城的道路条件状况,不由地暗暗点头,选在榆林作为钢铁厂的确没错,光是现在的道路条件,就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以这些古时官道和夯土路作为路基,上面只需铺上一层混凝土就行,而不用再费心思构建路基。

  “吕同志,你知道哪里是什么地方吗?”就在这时,余华忽然见到一处平坦地带,位置大概是榆林城以南,周边有两条河流蜿蜒流淌,面积约莫五六平方公里。

  “那里叫三岔湾,榆溪河与另外两条河的交汇处。”吕俊羽顺着余华指着的方向看去,仔细辨别,回应道。

  “三岔湾……”

  余华默默记下这个地方。

  沿途观察并记载榆林城南面的道路和环境信息,不多时,搭载着众人的道奇卡车便来到东边的蓝田村,抵达师部,随后,余华见到了素以骁勇善战闻名的杨武。

  “余副组长,我代表红一师全体官兵欢迎您的到来,我是个粗人,不怎么会说话,在您执行考察任务期间红一师上下五千八百人皆听您指示,有任何需求尽管提出来,我杨武一定满足,以茶代酒,敬您一杯。”师部会议室内,煤油灯释放昏暗的黄色灯光,杨武和三名师部参谋站着军姿,手握杯子,向余华表态。

  “多谢杨同志,我没什么指示,接下来一个星期我要全面考察榆林,需要一名向导,来,事出紧急,以后有机会再喝酒。”余华点头微笑,端起杯子,凑到嘴边一饮而尽。

  杨武和数名参谋见状点头微笑,全都一口干,以茶代酒,表达敬意。

  其他人不清楚余华的身份,可杨武和在场师部参谋却知道,组织上准备在榆林修建一座钢铁厂,而余华就是组织上派来考察厂址的技术专家。

  在老首长陈康发来的电文之中,可没少交代关于余华和钢铁厂的事情,红一师必须全面配合余华,任何要求必须满足,且务必保护好余华的安全。

  这可是死命令!

  喝完,双方算是见过面,简单闲聊一番,余华便被安排到师部一栋房子里休息,门口站着吕俊羽和三名总部警卫员,院子外则站着另外四名来自于红一师师部警卫营的战士。

  伴随着余华的到来,整个师部警戒力度全部调到最高级别。

  有些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没有谁敢保证榆林百分百没有敌人的窥探。

  一夜安稳,舟车劳顿的余华舒舒服服睡了一觉,心中无比安稳,不得不说,八名红军老兵站岗执勤,这种待遇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

  翌日。

  远方天边露出鱼肚白,天色已至黎明。

  苍穹乌云密布,层峦叠嶂,好似山脉般雄浑厚重,散发着一股压抑气息。

  看样子,一场暴雨即将袭来。

  “首长,今日天气不好,估摸着要下暴雨,我们还要不要出去?”吕俊羽端着一盆热水进屋,揭开门帘,来到土炕旁边,向正在穿戴衣物的余华说道。

  “这场暴雨要下多久?”余华皱眉,刚到榆林就要下暴雨,这是天公不作美的节奏。

  “按照红一师同志的说法,这场暴雨可能要下两天,榆林经常连日下雨,夏日时节更是高发。”吕俊羽回答道。

  “两天?如果两个小时我还能接受,吕同志,收拾一下,我们马上出发。”余华闻言,连连摇头,两天时间太久了,他等不了。

  “是,那我多备些蓑衣和物资。”吕俊羽听到余华的回答,只得点头遵从。

  话落,转身离去。

  “希望一个星期之内就能找到最佳位置。”余华心中默默想着,用热水洗脸刷牙,而后继续收拾物品。

  虽然经过军工局最高部门会议将钢铁厂确定在榆林,但这不代表着榆林所有地方都适合建设钢铁厂,余华必须选择一处最佳位置作为起始点。

  不久之后,考察队整装待发,携带干粮和换洗衣物,以及避雨物资,人员共计六人,除余华五人外,还有一名担任向导职责的红一师战士。

  身处荒无人烟的地方,一名熟悉地理位置和情况的向导必不可少。

  师部门口,六匹战马屹立,昨晚见过的杨武和三名参谋相送,他们拗不过执意出发的余华,只得作罢。

  “余副组长,祝您成功找到那个让您满意的地方。”杨武送上祝福。

  “谢谢,考察队,出发!”

  余华双手紧握着马鞍,脚踩马镫,以并不熟练且陌生的姿态坐在马背之上,骑着师部最温顺的战马,向考察队众人下达指示。

  这次考察路途崎岖复杂,坐车远不如骑马来的方便,不得已,余华也只能学习骑马。

  所幸,身下这匹战马极其温顺听话,即便余华是个第一次接触骑马的小白,偶尔做出些许错误动作,也不会让她产生抗拒心理。

  嗯,是的,这匹马是个女孩子。

  考察队六匹马驰骋,离开师部,沿东北方向而行。

  “给总部发电,六号目标已出发。”杨武和三名参谋举起右手致以军礼,待余华一行人渐渐远去,随即命令道。

  通讯参谋立刻点头,转身离去。

  钢铁厂作为耗能大户,一要临水,二要距离原料供应地近,三要地形平坦,四要交通便利,余华希望在榆林往神木的方向,找到一处符合上述条件的地方作为厂址。

  如果不能的话,那就只能选择三岔湾这个地方。

  一行人出了蓝田村,来到外界,此时,一副热火朝天的公路建设景象映入眼帘。

  上千名隶属于红一师的战士们和工人们轮着大锤和铁镐,捶打倾倒于地面上的大块碎石,将其变为细致小块,接着再由独轮车装载运输,运到专门的地方,另外一队战士则负责将这些碎石与泥土混合均匀,铺设于十二米宽度的预设路面区域。

  整个施工过程分工严明,条理清晰,严格按照标准,几乎以人力最高效率进行建设。

  这是在修筑碎石泥土路基,为日后铺设混凝土的水泥路面做准备。

  没有机械设备,没有工程车辆,没有任何熟悉的破碎锤和石料破碎机,一切,全凭双手。

  像这样的红军施工队,还有整整五支,正在开赴榆林到神木之间的各预设路段,多段同时施工,另外,数个水泥土窑也在建设之中。

  而这条公路,便是经过开会讨论确定的榆神公路。

  看了眼榆神公路的建设场景,这些战士们天还未亮就开始干活,浑身汗如雨下,余华笑了笑:“加油。”

  “轰!”昏暗天空穿出一道响彻榆林城的轰隆巨响。

  暴风雨!

  暴风雨来了!

  “驾!”余华深呼吸一口气,喊了一声,向身下的温顺战马发出指令,奔跑速度重新快了起来。

  天空闪电交加,声势浩大,片刻过后,酝酿已久的暴风雨倾泻而下,无数珍珠大小般的密集雨滴划破长空,浇灌着这片北方土地。

  六匹战马迎着暴雨前行。

  加油,为了一个崭新的未来加油,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

  待余华出发考察厂址之时,延城这边,氧气顶吹转炉项目的设备材料及物资,除去空分设备和氧枪所需之外,其余一切材料设备向榆林运输。

  ……

  眨眼,已是两天过后。

  临汾火车站。

  “吱!”尖锐且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传出,整列满载货物的货运火车缓缓进站,停靠于卸货区。

  “总算是到了,让同志们以最快速度卸货。”列车上,亲自押运本次货物的罗河,看着熟悉的临汾火车站模样,心中松了一口气。

  经过长达四天三夜的奔波,自天津卫港口始发的货运火车,搭载着二百余吨重量的德制机械加工设备,终于经过平津交战区,在石门正定大费周章转车耽搁些许时间,终究安全运抵临汾。

  但这还没结束!

  唯有真正运到根据地,才算是安全。

  接下来,要打开木箱,将一个个金属零件通过陆路运输方式,运到马头关,渡过黄河,直抵延城。

  待火车稳稳停下,卸货区内伪装成工人的组织成员们纷纷上前,开始按照预定方案拆卸货物,小心翼翼把一个又一个精密零部件装车运走。

  在德制机械加工设备抵达临汾转运之时,延城柳树沟工业区内已经发生一些变化,短短数天时间,兵工厂组织工人培训学习手工定装弹生产技术,已经成功培训三批工人,庄教授利用车床、电炉钢和灰口生铁搞出了一批正儿八经的人力车床。

  脚蹬式传动结构,通过曲柄连接飞轮,再经过齿轮组放大扭矩,成功让主轴达到车削钢芯的转速,由于设计问题,这台人力车床需要三个人操作,一个人进行车削加工,另外两个人充当动力总成。

  经过基础性能测试,人力车床主要性能完全达标,随即开始量产并且投入使用,战争年代,一切就是这么快速。

  柳树沟兵工厂基于复装子弹车间,改建扩大为一期定装弹生产车间,将总共四台人力车床全部投入使用,定装弹达到750发日产量。

  而整个一期定装弹生产车间可容纳二十台人力车床,按照每台300发最高日产量计算,定装弹设计日产量高达6000发,二期工程规划目标高达日产12000发,三期工程规划目标日产2万发。

  当然,无论二期,还是三期,近期内不可能达到。

  手工定装弹这边算是步入正轨,此外,来自于余华灵感的手摇式小型球磨机和二棍斜轧机,经过庄教授日夜攻关制造完成。

  球磨机原理非常简单,一个类似水泥搅拌桶的滚筒,内部加入上百颗金属球,将小块矿石送入滚筒内,进行圆周转动,金属球高度上升,最终落下,将小块矿石砸碎研磨,最终得到矿粉。

  一般而言,球磨机都是电驱动或者柴油机驱动,根据地暂时没这个条件,所以选择加一组齿轮传动比,放大扭矩,以人力形式驱动。

  整台小型球磨机低配五人,高配八人,研磨时间和研磨效率由人工决定。

  讲道理,这种机器若是放在后世的话,研发这款机器的人绝对会被人骂成资本家狗腿子超级Plus。

  总共两台手摇小型球磨原型机装配柳树沟铁厂,铁矿研磨效率和产量比抡大锤效率高两个数量级,广受柳树沟开矿战士们的好评。

  而操控两台球磨机的十六名战士,因此成为战士们眼中的英雄,称之为十六猛士。

  压力一下子就给到了开矿队这边,莫得办法,配备球磨机后,十六个人的研磨效率远远高于上百人规模的开矿队。

  为了开采足够的铁矿以供冶炼,开矿队战士们大锤抡的更加用力。

  研磨效率+100,开采效率+3。


  (https://www.91book.net/book/12748/726510750.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