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被将军掳走之后 > 第138章 第 138 章

第138章 第 138 章


元里道:“少府尚书周玉侃,  太尉张良栋,司隶校尉蔡议。”

        北周的官制有些复杂,有些类似于三公九卿制,却又在其上加了一个内阁制约三公九卿,  后又建立了监后府与内阁相互制衡。

        内阁中的五位大臣均由皇帝亲任或群臣推举,  权力极大。但在皇帝建立监后府后,  宦官更得皇帝信任和纵容,内阁便被一步步制约打压。

        而这三位大人,  太尉乃三公,少府尚书乃九卿,  司隶校尉专职纠察在京百官,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楚明丰倒是对你极为用心,”楚贺潮笑了一下,  撩起眼皮,“嫂嫂想先去哪位大臣那里?”

        元里从信封中抽出给“太尉张良栋”的信,  “我只打算拜访太尉一人。”

        太尉张良栋是内阁首辅,领全国军事,  在三人中官职最高。乍然一看,  元里选择太尉理所当然,但实则太尉并没有实权,名义上说得好听,其实只是个替皇上背锅的职位。一旦出现什么天灾人祸,皇帝就会撤掉太尉来请罪。但少府尚书和司隶校尉可就不同了,  官职虽不高,但实权一个比一个厉害。

        元里并非是目光短浅之人。他只是越想越觉得楚明丰病重一事藏着不少东西,  在这个节骨眼上,  他还是少和手握实权的高官打交道为好。

        况且太尉虽然是个坑爹的职位,  但张良栋这人却是当世大儒,通经史、善辞赋,每天都有数不胜数的人想要求见张良栋。如果能得到张良栋的一句夸奖,那便很快就能名扬洛阳了。

        楚贺潮深深看了眼元里,抬手将大刀扔给仆人,回府中换了一身衣物。

        他们到达太尉府上时,远远就看到府前排着一条长队,这些都是想来拜访张良栋的人,里面还混杂着不少国子监的学生。有两个仆人熟练地在门前摆了四个箩筐,等着这些人排队将拜帖和诗文放在筐里,这会已经有两个箩筐被放满了。

        元里叹为观止,正要去后方排队。楚贺潮就带着他走到了那两个奴仆面前,递上了拜帖。

        两个奴仆本以为楚贺潮是想插队,面上已经带上了愠怒,低头看到楚贺潮手中的拜帖后,神色立刻变得恭恭敬敬,他们请楚贺潮和元里两人在此稍等片刻,拿着拜帖回到了府内。

        池畔凉亭里。

        张良栋接过拜帖看了看,哈哈大笑地将拜帖递给了另外两位好友,“都来看看,这是楚明丰的拜帖,信中这个被他夸得天花乱坠的少年郎,就是给他冲喜的那个汝阳元里吧?”

        汝阳元里?

        跟随父亲做客,在一旁无所事事的詹少宁耳朵一动,看了过来。

        任司空一职的欧阳廷与京兆尹詹启波都看了看拜帖,摸着胡子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楚伯远这意思是想让你收这孩子为徒呢。”

        张良栋颇为得意,“那就见见这孩子吧。”

        不久后,仆人带着楚贺潮和元里走了进来。

        亭子里的人看着他们走近,欧阳廷最先看到楚贺潮,忍笑到:“楚辞野也来了?”

        张良栋脸色一变,到处转身找着东西。

        詹少宁好奇问道:“太尉大人,您在找什么?”

        张良栋哭丧着脸道:“老夫在找地方躲起来!”

        詹少宁不解,他的父亲笑眯眯地解释道:“太尉负责全国军事,执掌天下军政事务。楚将军来洛阳要粮,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尉。张大人,我听说他先前已经找过你几次,但都被你称病躲过去了?”

        张良栋苦笑一声,也不找地方躲了,“我倒是想给他调军饷啊……”

        可满朝都知道,他这个太尉只是一个虚职,实权握在皇上手里呢。

        欧阳廷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北疆十三万士兵的口粮重中之重,待回头,我们再一起上书天子帮帮他。”

        说话间,元里和楚贺潮已经走了过来。

        三位大人早已认识楚贺潮,他们对元里更为好奇,三双眼睛同时朝元里看去。

        元里面上带笑,容貌俊秀,英气勃发,却没有外露锋芒,内敛得令人心生好感。第一眼看过去,三位大人便对元里的印象极好。

        在他们的注视下,元里表现得镇定大方,不卑不亢地朝诸位行了礼,抬头一看,就对上挤眉弄眼的詹少宁。

        詹少宁可算是找到一个同龄人一起遭罪了,他笑容满面,“元兄。”

        元里也有些惊讶,“少宁兄。”

        詹少宁示意元里坐在自己身边,坐下后两人寒暄了几句。

        “你也是国子学的学生吧,”詹少宁道,“元兄,你什么时候来国子学听讲啊?”

        元里笑道:“应该不过几日就会去了。”

        他们两个闲聊之余,也在听几位大人的对话。

        楚贺潮出乎意料地没有提起军饷一事,只是端着酒杯慢条斯理地品着酒,与其他人说说笑笑,若非他高大的身形,这么看起来倒更加像个儒将。

        话题又慢慢地移到了元里的身上。

        “汝阳元里,我倒是听说过你的名声,你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楚伯远在拜帖中说你才德兼备,有雄才大略,倒不知这是真是假?”

        伯远便是楚明丰的字。元里笑道:“楚大人所言夸张了。”

        “好小子,不必自谦,”张良栋摸了摸胡子,楚明丰很少会给别人写推荐信,更别说是这样话里话外难掩欣赏的推荐信,他相信楚明丰的眼光,不由对元里升起了几分期待,“那我便来考考你。”

        张良栋拿了几个问题考问元里。顾及到现下读书很难,他问的都是极其简单的问题。元里对答如流,并且总能举一反三,回答更是新颖有趣。

        张良栋兴致起来了,“你今日来拜见我,是想要拜我为师吗?”

        元里眼中一亮,“是,学生仰慕太尉大人久矣。”

        张良栋名下有许多弟子,是名副其实的天下之师。元里觉得他多一个徒弟不多,少一个徒弟不少,他还是有很大的把握能拜入张良栋名下的。

        果不其然,张良栋露出了微微动摇思索的神色,半晌后,他问道:“你想拜我为师,是想从我这里学到什么呢?”

        “学得五经,懂得礼乐书数。”元里道。

        张良栋又问,“你学得这些,是想要做什么?”

        元里道:“为了出仕为官。”

        张良栋并不喜欢满心功名利禄的人,但元里回答得却很坦诚,他的眼神清亮,干干脆脆。张良栋非但没起恶意,反而喜欢他的诚恳,继续问道:“那你想要做什么样的官?是位列三公内阁,还是地方官员?”

        元里抿唇一笑,“我想要做保家卫国的官。”

        张良栋皱了皱眉,“你想入军队?”

        元里点了点头。

        张良栋叹了口气,有些不喜年轻人的好高骛远,“你可知道带兵有多难、军政又多么繁杂?我问你,你可知道军法怎么制定?如何让士兵信服于你听从你的指令?一个万人军队需要多少马匹、车辆?他们每日又能吃掉多少粮食?盔甲、箭弩、戟盾、蔽橹又该如何计算?若是遇上敌人、暴雨、山崩、地陷又该如何处置?军中奖惩又该以何为准则?”

        这一个个的问题问下来,张良栋的语气越发逼迫和严肃。詹少宁被绕得头都晕了,紧张得鼻尖冒汗,他不敢抬头去看张良栋,低着头用余光瞥了元里一眼,在心中直摇头。

        大兄弟啊,好好的你说什么大话啊,看,太尉大人都生气了。

        张良栋倒是谈不上生气,他见过太多急于求成的人,只是先前对元里有诸多好感,此时难免有些失望,“这些你都不懂,何谈保家卫国?”

        元里没有生气,他平静地道:“正是因为学生不懂,所以才要老师教导。但您所说的这些,学生并非不会。”

        张良栋一愣,欧阳廷和詹启波也不由露出了意料之外的神色。而此时,元里已经开始条理清晰地回答张良栋之前所提出的问题。

        “若是远征,则有五难。一是办马难,二是办粮难,三是行军道路难,四是转运难,五是气候难。无战时按每人每日四两发粮,有战时按每人每日六两发粮,士兵消耗越多,人数越多,粮食用得越快。即便没有敌人可打,每日的行军、安营扎寨、挖渠建塔同样会耗费许多力气,如果士兵吃得少,连拿起刀和盾牌的力量都没有。因此,在行军前备好足够的粮草,计算上人与马匹必备的消耗,这是极为重要的条件。至于军法与奖惩,同样至关重要。令行禁止,赏罚分明,使军令能够通达而顺畅,‘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这便是军队的团结一致性,也是取胜的关键。然而许多将军可以做到令行禁止这一点,通达顺畅却是自古以来行军作战的难点……”

        元里说得很慢。

        他需在心中构思着措辞,再一一说出来,这样慢条斯理的速度反而给了旁人理解他的话并跟上他思维的时间。

        张良栋已然是一脸惊愕,欧阳廷也不遑多让,他双目紧紧地盯着元里,时不时露出或沉思或恍然大悟的表情。即便是对远征军了解并不多的詹启波,也听得连连点头。


  (https://www.91book.net/book/14068/6178367.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