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大明世祖 > 第六十五章内帑产业

第六十五章内帑产业


  福建,福州。

  自海关设置后,福州就替代了月港,成为了福建主要的贸易口岸。

  市舶司与海关的区别在于,市舶司管的宽,船引,船户保甲、众船连坐,打击走私等,就连朝贡船也归他管辖。

  而海关则只负责抽税,打击海走私,对于贸易货船完全没有限制,可以说是宽进宽出,贸易自由。

  这对于热衷于走商的福建人来说,可谓是惊喜交加。

  自然而然,商贸的兴起,带动了码头的发展,同时造就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对于地狭民稠的福建来说,活了不知多少人。

  “船来了——”

  码头,阴凉下,几百个大汉裸着上半身,耷拉着脑袋,破旧的麻衣系在腰间,散乱的长发被随意束着,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盯着栈桥。

  忽然,不知道是谁一声喊叫,乌泱泱上百人前奔后拥,照顾着上前。

  其余人就只能巴望着,候着。

  船刚停,税吏们就直接登船征税。

  稍后,一个短衣男子,衣衫还算干净,带着人去谈。

  不一会儿,他就下来船,喊到:“约莫要五十号人,其余都退了吧,候下一只。”

  汗如雨下地干完着这艘船,石大虎歇了口气,就大口灌着水。

  而这时候,他斜眼一撇,就见读过两三年私塾的弟弟,坐下阴凉下,正滴溜溜地看着报纸。

  挪了下屁股,地面留下個湿漉漉痕迹,转眼就干了。

  “老三,你怎么不去干活?不干活就没饭吃,你不知道?”

  “大哥,这苦力干的没滋没味的。”

  较为瘦弱的石三虎小心地折起报纸,鼓起勇气道。

  “老三,每天三十来文不多,但可是咱们好不容易争来了。”

  一旁的二虎不乐意了,对于这个最小的弟弟,从小就羡慕嫉妒恨,好事都摊给他,家中唯一上私塾的机会凭啥让给他?

  “让老三先说完。”石大虎说着,眼睛却一刻不停的盯着码头,生怕耽误了机会。

  “大哥,我从报纸上看到了消息,台湾府那准开荒,五年免税呢,朝廷还假借铁器和牛。”

  石三虎迫不及待地说着,脸上写满了急切。

  说着,就递上了大明公报,那篇内阁颁布的垦荒令:

  允福建、广东、浙江三省百姓迁移入台湾开垦……

  后面这是一系列的诱惑,如土地开垦即得,五年免税、徭役,朝廷假借耕牛、铁器等等。

  “台湾府?”

  石大虎注意力转了回来,道:“是不是那些客商口中的大员、台湾。”

  “没错。”三虎忙道:“这荒地开多少都是自己的。”

  二虎见大哥意动,忙道:“三虎,你别瞎说,开荒是人能做的事吗?咱们家可没这积蓄呢!”

  开荒的确费神,甚至要命。

  明确一点,古时的开荒不是一道政令一下,百姓们蜂拥而至,一年就能新增一大片土地。

  实际上,不是中产之家,根本就没有开荒的余力。

  开荒必须要有人力,而且这几个劳动力必须全身心投入,一两年内,家里的耕地农活肯定伺候不了。

  另外,由于是开荒,肯定得预备足够的粮食,让一家人不至于饿死,不然一点灾害,家里立马就破产。

  所以古时开荒,要么是朝廷组织,要么是家族齐心,小门小户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

  石大虎心知肚明,他们一家兄弟三人,加上老爹也不过是四个劳动力,开垦荒地等于要拿命换。

  “把地卖了。”

  而这时,石三虎则仰着头道:“咱们家还有三亩地,一年产的粮还不够爹娘的嚼头,不如卖了去台湾……”

  “屁,台湾都是野人,咱们怎能去那?”二虎气恼道。

  “朝廷都有知府,当官的都不怕,咱们怕啥?”三虎倔犟道。

  “好了,来活了!”

  石大虎没说什么,屁股一抬,穿着干透的短裤去干活了。

  一直到了夜里,垫巴了几条不值钱的海鱼后,兄弟三人凑在窝棚里,烤着火。

  “大哥——”三虎犹豫道。

  “睡觉!”二虎不耐烦道:“开荒不是人干的事,咱们家不适合,别以为读了几年书就能当家做主。”

  “咱们家,大哥说了算。”

  “老二。”

  “怎么,大哥,你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

  “我觉得,这台湾,非去不可。”

  大虎转过身,一双漆黑的眼眸在火光下极为明亮。

  “大哥,你可不能糊涂啊!”二虎惊了。

  “老二,你不想娶媳妇吗?”大虎则幽幽地吐露了一句。

  二虎瞬间沉默了。

  “咱们家几亩地,村里有数的穷人,若不是族亲们的接济,咱们几个早就饿死了。”

  大虎无奈道:“在这码头干活,吃不饱,饿不死,娶媳妇更是难,我二十五,你二十三,这个年岁,村里哪家不是抱儿子了?”

  “干——”石二虎咬着牙道:“让爹把地卖了,不然咱们三人娶不到媳妇,石家都断了香火,要这地有何用?”

  这番话,让两人目瞪口呆。

  但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个理。

  没有儿女,岂不是便宜了族里的兄弟?

  几个兄弟凑着在一起,觉得台湾必定要去的,但三兄弟不靠谱,还得去族中多拉几家人,到时候也有个照应。

  翌日,三人迫不及待地回到家,唆使老爹卖了地,又拐带了两家,带着二十块银圆的所有家当,同去了台湾府。

  为了引民开垦,台湾府甚至直接取消了路引,便利了不少人。

  大明公报的影响力极大,不消半个月,三省来台的百姓就超过了三千口,这让杨廷鉴始料未及。

  “糟了,粮食又要不够了——”

  而在北京,玉泉山庄中,国丈张祺,则一五一十汇报着内帑的产业境况。

  “按照您的要求,除了盐铺、粮铺外,其余的内铺都卖了出去,买家也多是勋贵们,回笼了五十万银圆呢!”

  张祺口中说着,心疼得不行。

  这些商铺都在内城,价值不知凡几,如今低价卖了出去,可不就等于送钱了吗?

  这些铺子的来源,自然是当初李自成拷掠来,随后被满清拿下,如今到了皇帝手里。

  


  (https://www.91book.net/book/15470/717808979.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