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鹅的三国 > 第276章 恨意滔天

第276章 恨意滔天


豫章,鄱阳湖上。

    风和日丽,波光粼粼。

    一艘战舰孤悬湖中,华歆头戴斗笠垂钓之际,见一艘乌篷小船缓缓驶来。

    船上有一人摇橹,一人穿着短衣,裤腿挽起到膝盖,赤足站在船首手握鱼叉。

    小船靠近战舰,战舰水位线以上的侧门开启,小船乌篷内钻出几个人从侧门登船。

    华歆不疾不徐,没有等候多长时间,孙贲戴着斗笠也登上船板。

    船板上只剩下华歆的仆从、武士,孙贲随意观察几眼,坐在华歆身边:“子鱼先生,别来无恙乎?”

    “自离开豫章,天高海阔,好不自在。”

    华歆回头瞥一眼落座的孙贲,笑说:“倒是你孙伯阳,却被困束此地。”

    闻言,孙贲只是长舒一口气,微微抬起下巴远眺远处的岸边。

    算起来,孙贲其实与孙坚绑定的并不牢固。

    孙坚征讨黄巾、凉州之际,孙贲就没有追随;群雄讨董之际,孙坚在长沙起兵时,孙贲已经是本郡督邮。

    见天下大乱,孙贲才弃官,率部曲、乡党前去投靠叔父孙坚。

    后来孙坚阵亡,孙贲暂领孙坚的部曲,袁术表奏之下,继承了孙坚的豫州刺史职务,带着军队护送孙坚尸骸返回家乡下葬。

    在袁术那里,孙贲当过丹阳都尉,也做过征虏将军。

    直到袁术称帝,孙贲才正式脱离袁术,他比孙策大十几岁,不能说是依附、投靠孙策,更像是入伙。

    作为回报,孙策击破黄祖、刘勋回师时,派遣虞翻为使者游说华歆,华歆为了避免交战,主动让出豫章这个长江中游有名的大郡。

    但也没有将完整的豫章郡交给孙贲,而是将豫章郡分出一个庐陵郡,将孙贲的弟弟孙辅任命为庐陵郡守。

    而这期间,孙策遇刺,孙权继位。

    朝廷征辟华歆,孙权想留下华歆,经过华歆的劝说,孙权决定与曹操和睦,并将华歆放行。

    和睦的条件之一就是孙贲的女儿与曹彰订婚;于是经过许都朝廷的诏令,孙辅转为平南将军、假节、交州刺史。

    孙权拿到了庐陵郡,破掉了孙贲、孙辅兄弟唇齿相依的牢固联盟;而孙辅也得到了许都朝廷的重用,心思也就发生了变化,企图带领江东全面靠拢朝廷。

    于是他的悲剧就难以避免,书信被孙权截获,孙权带着张昭当面质问,孙辅被幽禁,党羽悉数被杀。

    孙辅可是许都朝廷任命的假节、平南将军交州刺史;他的横死,与他的党羽覆灭,宣告孙氏和平接管交州的可能性破灭。

    孙贲父亲早死,几乎是孙贲将襁褓中的孙辅养活长大。

    彼此是兄弟血缘,更有父子情谊。

    而孙贲至今没有儿子,这其中的仇恨,是无法轻易抹除的。

    可孙辅的一帮儿子都养在孙权身边,这是孙贲目前最大的顾虑。

    孙权知道孙贲在顾虑什么,而华歆也知道。

    现在孙贲缩在豫章不出来,这已经不是孙权能随意解决的了。

    对付孙辅,孙辅年轻缺乏经验,被孙权轻易解决掉;可孙贲就不一样了,哪怕成功解决掉孙贲,其他孙氏族人会怎么想?徐琨、周瑜又会怎么想?

    所以如今的孙贲,处于一种比较奇特的地位。

    宗法上,孙贲是这一辈里最大的;实力上来说,占据豫章才三年,孙贲的部曲普遍年轻,也就是说孙贲并没有吸纳多少豫章人,他与豫章的吏民关系并不牢固。

    属于那种孙贲想走,就能带着部曲出走的状态。

    个人经历与朝廷的履历来说,孙贲远比孙权要丰富;最关键的是,孙贲的女婿是曹彰!

    而孙贲,年近四十,目前就一個女儿!

    此刻的孙贲,拿起鱼钩看了看,挂上半截蚯蚓,甩钩垂钓。

    随后看华歆侧脸:“子鱼先生此来,必有教诲,可明言。”

    “我知伯阳所虑,只是伯阳身在局中,为手足情谊所困,故不能醒悟。”

    华歆直言:“据我所见,孙权文武才器远不如孙伯符。只是年长,又兼性格柔韧,才被孙伯符选中,以为后继。今天下豪杰争锋,有黑大司马这等天授英杰出世,若是孙伯符在世,观天下之变,决策江淮之间,尚可有一线之机;如若是孙权,恐会招惹三族之诛。”

    孙贲听着皱眉,他本就不喜欢孙权。

    他们兄弟两个勉强能服孙策,对于孙权本就是一种轻视态度。

    只是孙辅太过于大意,被孙权抓住了把柄,更让孙权抓住了机会。

    如果孙辅始终警惕,时刻与部曲亲兵保持联系,给孙权几个胆子,敢直接下手?

    孙辅就是因为看不起孙权,才被孙权抓住并软禁;被软禁后,孙辅的部曲、党羽顾忌重重,被孙权杀光左右亲近,部曲远调。

    处理掉了党羽、部曲,孙辅才在幽禁中死亡。

    从始到终,哪怕到了现在,孙贲都不确定自己弟弟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

    所以孙贲很是懊悔,如果他反抗的态度再明确、激烈一点,带着大家一起灭亡的决然态度,那极有可能保住弟弟的命。

    正是因为心存那么一丝侥幸,态度不够贤明,于是软禁中的弟弟就那么很意外的病死了。

    虽然孙权很是懊悔,给他反复道歉,更是把孙辅的儿子们养在身边当成儿子来养……可是,孙贲需要这种道歉?

    孙贲的状态本就不稳,可孙权真拿孙贲没办法。

    孙辅的幽禁而死,可以解释为孙辅性情刚直,受不了屈辱,软禁时愤懑而亡。

    可如果现在孙贲也意外死了,江东会人人自危,舞台都塌了,孙权手段再高,也没了左右腾挪的余地。

    现在的孙贲与之前的刘琦有一点类似,属于那种造反失败后,孙权还要极力维护、要保命的状态。

    孙贲可以死,但最近两三年里,必须要活的好好的。

    要么死在对外征讨的战场上,死在万众目光之下。

    不见孙贲反驳,华歆就当他是默认支持这番言论,就继续说:“以曹公之威势,尚且要谨慎面对黑大司马。我若没有看错,以孙权之秉性,外表谦恭而内刚愎自负。他不知黑大司马之厉害,或许心中时常生出类比、轻视之意。”

    对于孙权内心会不会拿黑熊来做类比,孙贲几乎没经过脑子,就觉得孙权会这么做。

    从孙权耍手段弄死他弟弟时,孙贲就已经看透了孙权,知道孙权绝对不可能臣服于朝廷或其他人,也知道孙权的目光短浅,缺乏容人的器量。

    孙辅,可是朝廷授命的假节、平南将军、交州刺史。

    孙辅的党羽,除了旧部亲近乡党之外,还有陆续征辟的交州士人,这是交州刺史部的掾属官吏!

    结果这些人,尽数被孙权杀了!

    如果孙权能开诚布公的交谈,能容纳孙辅……孙贲看来,以自己弟弟的才能,此刻已经成为真正的交州主人!

    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孙辅内通曹操,孙辅作为假节的交州刺史,与朝廷公文往来是很正常很合理的事情!

    只是被孙权抓住信使做了个小文章,自己弟弟本来心里就坦荡无鬼,自然也没有防备孙权。

    所以弟弟轻易被孙权抓住,随后被幽禁起来,具体什么罪责,还不是孙权说什么就是什么。

    反正幽禁,或当场死亡的孙辅不可能站出来反驳,孙辅的党羽尽数灭口,也难自证清白!

    假节、平南将军、交州刺史……对比一下孙权的会稽郡守、讨虏将军,所以孙权下死手,实属正常!

    可恨自己竟然被孙权蒙蔽,想着孙权只是想解除孙辅的权柄,只是想给孙辅一个教训,借此立威。

    华歆勾起了孙贲的负面情绪,孙贲呼吸急促且沉重,勉强控制一番后,孙贲将鱼竿抛入湖中:“子鱼先生说吧,究竟想要我做些什么?还有曹司空,又愿意给我什么。”

    “青州刺史。”

    华歆吐出四个字,又补充说:“我会出为青州别驾。”

    顿了顿,华歆又说:“梁沛诸刘大族再三检验,以及姻亲、乡党佐证后,可以断定黑大司马并非梁沛诸刘出身。许都方面猜测黑大司马乃陈王之后,我这次来江东,还想接回骆统。”

    “骆统?”

    孙贲也好奇过黑熊的出身,毕竟诈称过孙谦……还别说,这是个好名字,只是目前孙氏成年男子中并无这个名字。

    大概十岁左右时,才会拟定名,冠礼时确定表字。

    孙贲不熟悉骆统,可熟悉骆统的爹娘,骆统的爹叫做骆俊,是陈王刘宠的国相,与陈王一起赈济灾民时被张闿刺杀。

    而骆统的娘,则改嫁给了眼前的华歆,华歆返回许都时,就将骆统他娘带回许都,估计已经给骆统生下了同母异父的弟弟或妹妹。

    华歆也观察孙贲的脸色变化,就继续说:“这也是天子密诏。”

    这么多信息灌入孙贲的脑袋,弟弟委屈而死的愤怒被冲淡许多,他终究是一个成熟的半割据军阀,就问:“曹司空知否?”

    “他知道天子在查黑大司马出身,但不知道我身负密诏。”

    华歆面无表情远眺:“此事关系社稷,好处数之不尽,坏处也无法估量。于情于理,我会深入追查。”

    孙贲想了想,摇头:“子鱼先生,我不想参与这种宫闱秘事。青州刺史,我应下了。”

    又觉得不过瘾:“我终究与曹公是姻亲之家,再给我一个县侯,我要压孙权一头。”

    (本章完)


  (https://www.91book.net/book/27166/43936.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