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鹅的三国 > 第247章 所谓奸细

第247章 所谓奸细


骊山北营区域,一处山梁。

    周瑜一袭白袍外罩鹿皮斗篷,腰悬长剑,一副游学士人打扮。

    他观望青州兵营区,大部分青州兵外派,安置在渭水南岸的各处移民新屯。

    有这些青州兵充当屯长,渭南各处民屯井然有序。

    这段时间以部分民屯为据点,开始改建百户所,渭南各处几乎一夜之间就完成了改制。

    而此刻青州兵营区内,还留下五百多青州兵,以及陆续征选的两千余少年。

    周瑜眺望营区,就能看到一个个百人方阵来回演练。

    这些少年新兵持木棍、小盾牌,在青州兵督管、训练下,演练小方阵队列变化。

    少年兵要么来自于被解救的少年,要么是关中三辅的无产贫家少年,再要么就是从长安大学里选来的。

    “据说这是七年秋班新兵,春耕后还要募选两千余人,是八年春班新兵。”

    周瑜身侧跟着的一人见周瑜望着那些受训少年,周瑜就问:“他们连日操训不歇?”

    “以七日为一周,操训六日,休息一日;只操训半日,大约一个半时辰,以队列为主,余下时间都是请人讲学。”

    讲述这些信息的人叫做葛光,也是一位士人,出身还不低。

    葛光三十岁出头,耐心讲述:“营中除却这些少年,那五百余青州兵也要学习典籍。”

    “主治何经?”

    “不知。”

    葛光看一眼周瑜:“仆来关中前后不及十日,只听说他们学习四门典籍。一部据说是黑镇北征战之际所编的成语典故,有八百典故。现在空闲了,又在增补典故。”

    “还有什么?”

    “第二部是《太平世道经》,仆只闻其名,不知内容。据说此经记录了天公与神人问答言语,讲的是太平乐土百姓、官吏的生活情景与习俗。具体多少篇章,仆无从得知。”

    葛光见周瑜面露讽笑,就补充一句:“仆对这《太平世道经》十分在意,仔细打听,据说是此经与《成语八百典故》一样,都是密文所写。寻常百姓,三五日内就能解读、学会百余字!十分神异!”

    周瑜扭头仔细打量葛光:“此言当真?”

    “只是如此耳闻,据仆所知,前后应有六部典籍,都是密文所写。目前营中另外两部分别是《算经》与《自然》,此外还有军吏要学的两部,是《武经操典篇》和《医经急救篇》,前者是黑镇北所编,后者是老子庙李封所编。”

    周瑜听了神情始终没有变化,可能是麻木了。

    思索片刻,就对葛光说:“如此来看,长安大学徒有其名,这里才是大学精髓所在。听你言语,李封研习了密文?”

    “应该学会了密文,据说密文易于学习、掌握,只是黑镇北撤军归来后,这人就隐居终南山谷,外人难以靠近。”

    葛光说着心生感慨遗憾叹息,关中对外开放的,始终只有长安,以及驰道沿线的亭驿;次一级开放的是各处县城。

    至于军营、百户所之类的驻屯营区,不是他们能随意出入的。

    骊山北营与新丰城比邻,他们才能登山遥遥观望。

    李封前往的终南山区域,正持续扩编、迁徙驻扎各种百户所,他们无法进入。

    周瑜吹了吹风,看着另一处山沟集中放牧的四五百牛马,目光又转移到渭南驰道,就见各处远近都有规模不一的兽群觅食。

    冬雪消解,露出了许多去年枯草。

    不仅兽群觅食,一个個民屯、百户所也在收割枯草灌木,打捆后运回驻屯点,充当燃料。

    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现在不分男女孩童,他们都很安全,围绕着驻屯据点努力生活着。

    周瑜对所谓的‘密文’很感兴趣,只知道这是极端简化的一种文字,因没有对外流传,许多人将之称之为密文。

    古文经、今文经之争,就是一些篇章、段落的文字是异体字,异体字的含义变了,再加上空缺、增补的文字,还有不同的断句、解读方式,让古文经、今文经的一些观点冲突十分激烈。

    文字极端简化,必然会让太多的异体字消失,再加上黑熊日常行文流露出来的标点符号……这意味着密文拥有更高的书写誊抄带来的行政效率,也会让经义注解固定下来。

    当六经以及注解固定后,周瑜本能的感觉这会出问题。

    想了想,周瑜就问:“营中少年兵可会外出?能否往营中安插人手?”

    “此营封闭,营中事迹是由运输粮秣的辅兵传出的。”

    葛光说着轻咳两声:“周护军,仆受张子布、顾元叹所请,来关中是为誊抄蔡公藏书,而非为孙会稽效力,也无意做孙氏死间。”

    看着比自己还要略高几寸的周瑜,葛光浑然不惧:“不食孙会稽一钱一米,请恕在下辞别。”

    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信息就行了,葛光可不想把自己搭进去。

    说罢葛光面色不善盯着周瑜,后退五六步与同乡诸葛瑾、彭城国人严畯汇合,三个人相互警惕后退十几步,顺着小路走下山梁,又沿着山沟宽阔道路返回新丰。

    周瑜目送三人离去,也是一声长叹。

    葛光、诸葛瑾、严畯都是官渡之战时因中原动荡,才一起迁入江东。

    这两年里,葛光以儒学见长;诸葛瑾、严畯则颇受江东著姓、名士的认可。

    可惜黑熊崛起的太快,特别是蔡邕遗书的挖掘、出世,令顾雍很是急迫。

    顾雍代表江东著姓游说张昭,张昭出面邀请同乡严畯,以及交好的诸葛瑾、葛光等人,由江东出资,徐州出人来关中誊抄蔡邕藏书的计划就这么形成了。

    蔡邕当年避难吴郡时,教授过顾雍音律,有师徒情谊,一个自伯喈,一个字元叹,存在明显的传承关系。

    有江东著姓出资,又有顾雍的亲笔书信,这伙徐州人安全通过荆州,带着财物顺利抵达关中。

    只是他们没想到,重返江夏前线的周瑜竟然也跟着来了。

    周瑜也是感到棘手,这该死的乱世,这些徐州青壮年士人都是孤身避难江东。

    见惯了中原的乱世景象与妻离子散,三十岁出头的葛光没有续娶,诸葛瑾、严畯几个人也无娶妻纳妾、置办产业的心思。

    现在带着江东人资助的财物离开江东,又怎么会轻易返回江东?

    毕竟现在的局势,对江东来说很不妙。

    特别是关中这里,黑熊表现出来的强大进攻能力,让担惊受怕的徐州士人们终于可以睡安稳觉了。

    目送这些徐州士人离去,周瑜也不敢托大。

    这些没有妻小、家业牵挂的徐州人反手将他揭发了,他哭都没地方哭。

    当即就引着护卫离开山梁,与山沟里的留守队伍汇合,十几个人都是士人打扮,策马轻驰快速离开这里。

    当夜周瑜返回蓝田,居住在城内官舍区域。

    一路颠簸,他更感不安,实在是没想到,老实人葛光、诸葛瑾、严畯竟然敢直接翻脸。

    张昭能选这些人来关中誊抄书籍,就是因为张昭相信这些徐州士人不会拿钱逃跑,相信他们的原则。

    张昭觉得葛光这几个乡党守规矩,周瑜也是这么认为的。

    讲规矩的人,肯定会按着规矩来。

    老实本分人的规矩很简单,老实本分只是处世、生存的策略和态度。

    这只能说明这些人不会主动作恶去祸害其他人,当危及到了对方生命安全与前程,这些老实人保准会下死手!

    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老实人与老实人之间,要讲究个体形象。

    所以这三个人哪怕恨不得立刻揭发,借黑熊的手弄死自己。

    可他们会顾忌自身在其他同乡伙伴眼里的形象,不会直接提议下死手。

    但与其他伙伴脱离接触后,极有可能私下报官!

    孙策、周瑜从来都不是什么守规矩的老实人。

    周瑜思索之际,护卫之一的留献在门外值守,此刻敲门:“护军,苏从事回来了。”

    “引他来见我。”

    “喏。”

    留献应一声,就去小庭院外接引苏方几个人,这几个人簇拥着苏方去见周瑜。

    如留献这样出身江东豪强的护卫只能在外围走廊警戒当值,无法靠近聆听。

    客厅里,灯火昏黄。

    苏方语气轻快讲述今日与宣良的会见、谈话过程:“此人颇受黑镇北信赖,原本是他负责丹水漕运。现在又让他协助督造运船,未来会管秦晋漕运之事。”

    负责资源采集、粗加工的是陈阳,也负责造船;但宣良更适合督造大船,临时从陈阳手里拿走了造大船的差使。

    周瑜听到二百万石米换三千匹马的计划,也不由有些心疼。

    但马匹质量也能说得过去,肩高不低于五尺六寸……这真的比曹洪良心的多。

    曹洪自己又没马场,之前几次转卖给江东的马匹,价格虚高不说,纵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六百多石米换一匹马,以常规市价来说,这六百多石米价值最少十万钱。

    曹洪那里,你十万钱能买像样的战马?

    这批粮食来自于荆南,又不是江东的粮食。

    江东付出的,只有部分钱币和许诺罢了。

    现在的孙权是许都朝廷委任的讨虏将军会稽郡守,许都朝廷在荆南四郡很有市场。

    哪怕张羡败亡,荆南士人依旧企图通过江东与朝廷取得联络。

    这段时间许多荆州士人、豪商北上关中,参与那五万金的采购计划。

    预防养虎为患,不给关中卖粮食,是荆州士人的默契……但这不妨碍他们将粮食低价转卖给江东。

    以荆州的富饶和储备来说,就算遭受灾情减产,又能饿到几个士人豪强?

    所以从荆南榨出二百万石粮食一事,周瑜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黄祖死守江夏抵御江东军的进攻,对黄祖来说关系身家性命和宗族安危;对刘表来说意味着东面门户。

    可对心向朝廷的荆南人来说,黄祖控制的江夏,直接掐断了荆南四郡与许都的联系通道。

    如果江东军重创、占据江夏,那荆南四郡就能直接、快速与许都朝廷联络。

    荆南与江东的合作,大前提是许都朝廷,其次是抵抗、报复刘表、黄祖的侵蚀。

    至于长沙郡守乌程侯孙坚的遗德,这种话说一说就行了,没必要相信。

    周瑜略略思索,就说:“你乘机进入关中出仕,未来我会配合你做事。现在你只管做好马匹贸易一事,等我将此事上报孙会稽后,孙会稽会派遣专人与你联络。”

    周瑜说着摸出一枚灵帝时期铸造的四出五铢钱,当着苏方的面一剑斩裂。

    取出一半递给苏方:“这便是信物。”

    苏方双手捧着斩断的半个铜钱,脸上没有多少情绪波动,轻声叹息后:“喏!”

    又反复叮嘱苏方几句,周瑜遣退苏方,又逐个询问苏方的同行者。

    忙碌大半夜,周瑜穿着衣袍粗略睡了会儿。

    天色放亮城门开启时,周瑜这十几骑就带着行囊,出南门扬长而去。

    (本章完)


  (https://www.91book.net/book/27166/43965.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