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震惊的农科院专家
推荐阅读:在宝可梦世界经营农场 老妈勇闯娱乐圈,我在地府停尸间 被休商女:竟成了禁欲世子心头宠 奥特:我想环游世界 开局结为道侣,我签到就能无敌 大秦:开局杀戮系统 真公主她不想回宫只想做生意 丫鬟重生:她摇身成为摄政王妃 百亿富商沉浮 黛玉:都重生了谁还当病娇
农科院的专家们一听说李阳种出了高产的新品种小麦和水稻,都惊喜交加。
专家组由农科院的院长王志国带队,十几号人浩浩荡荡地下了车
一行人穿过麦田,只见一望无际的麦浪在风中翻滚,绿油油的麦穗压弯了腰,颗粒饱满,沉甸甸的。
"这,这麦子长势真好啊!一看就是高产的品种!"王院长惊叹道,伸手摘下一个麦穗,掂量了两下。
随行的小麦专家张建国也说:"嗯,从穗型和粒重上看,亩产怕是在千斤以上!"
众人听了,无不动容。
要知道,放眼全国,小麦平均亩产才三四百斤,寻常农户顶天了也就六七百。
没想到在李阳手里,产量竟能翻上几番,直逼千斤大关! 接着,一行人又来到水稻田。
只见一片片水稻雄姿英发,秆粗叶阔,浓绿似染。
"看这稻杆,粗得像小树苗儿!""稻穗又大又饱满,随便一捋都是上百粒!"
众人躬下身子细细察看,个个啧啧称奇。
张建国估算了一下,惊呼道:"照这长势,只怕亩产能上两千斤!李工,您真是神了!"
李阳笑着摆摆手,大大方方地说:"各位来得正好,新品种马上就要成熟了,到时候还请诸位多多指教"
一行人连连点头,称赞他心胸开阔,气度不凡。
正说着,孙德林忽然眉飞色舞地跑来,兴奋地喊道:"李工,院长,大伙都来看啊!咱们的玉米也喜获丰收了!"
孙德林领着众人来到玉米地,只见一株株玉米迎风招展,火红的穗子压弯了腰,粗壮的棒子足有胳膊粗细。
"我的天啊!这玉米长得,简直像变异了一样!"有人不禁惊呼出声。
"还变异呢,这叫优良品种!你们瞧瞧,这秆子粗得跟柱子似的,三四个大老爷们儿也压不弯!"孙德林洋洋得意地说。
众人仔细打量,只见玉米长势喜人,株高三米有余,穗大粒饱,果然非同寻常。
"早听说是高产玉米,没想到竟有这般惊人!"玉米专家连连惊叹
"何止高产啊,抗病抗倒性也好,适应性强,种植容易,简直就是咱农民的福音!"孙德林滔滔不绝地介绍着。
李阳谦逊地笑笑,对专家们说:"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才种出了点儿名堂,不然,我一个机械出身的,哪懂这些?"
众人听了,越发佩服起李阳的谦虚。
区区一个搞机械的,却对农业如此在行,真乃是奇才也!
一行人兴致勃勃,在田间一路看下去。
从花生到大豆,从高粱到谷子,但凡是李阳栽种的,无一不长势喜人,大有丰收之象。
这一个个绿色的奇迹,无不令众人惊叹不已。
一时间,农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专家们东奔西走,或査看禾苗,或采集标本,或在地里掰苞米。
李阳和孙德林在一旁招呼着,忙得不亦乐乎。
等到日头偏西,众人才心满意足地坐到了一起,开起了座谈会。
王院长首先发言,直言自己被眼前的新品种镇住了。
他一手拿着玉米,一手捧着稻穗,感慨万千地说:"我干了一辈子农科研究,还没见过这般高产又好种的作物!
这要是推广开来,不出三年,保准咱们国家粮食产量翻一番!
对了李工,我听说你培育的杂交水稻,籽粒收集得就有些困难,需要人工去一穗穗拔?" 李阳点点头,如实相告:"不错,杂交水稻因为没有自交不亲和基因,授粉时需要人工去摘掉花药袋,十分费工费时。
可若不摘,籽粒又结不饱满,产量要大打折扣"
"那是自然,异花授粉嘛。"王院长若有所思,"要是能自己杂交,无须人工去摘,该有多好?"
李阳闻言一怔,继而笑道:"院长英明!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如此说来,我得赶紧培育一个能自交不亲和的品种了!"
众人听了,纷纷称妙,这才是大智慧呢!
接下来,几位专家又就如何推广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问题各抒己见,你一言我一语,很是热闹,李阳边听边记,频频点头。
作为一个搞机械出身的,这些农学的门道他虽也懂一些,却远不如专业人士来得全面透彻。
座谈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这才散了场。
临行前,王院长郑重地拉住李阳的手,感慨地说:"李工,你为国家农业科研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改天得到农科院讲学,让更多人学到你的好经验!"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表示李阳乃是国家栋梁,前途不可限量云云。
李阳连连谢过,笑着推辞。
送走了专家们,他长舒了口气,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阳对未来的农业发展,自然是了如指掌。
可他何尝不明白,现在这些所谓的"高产品种",跟他原本的时空比起来,还差得太远太远。
那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耕地面积锐减,化肥农药过度,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而农民的处境,也愈发艰难。
一边是不敷成本的收购价,一边是翻天覆地的物价,多少庄稼人,沦为城市的廉价劳动力,想到这里,李阳的心头,泛起一丝苦涩。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个时代,引导农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让农民有尊严地种地,让土地永葆生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李阳坚信。
有了第三代计算机这个利器,他就有了改变一切的资本!
正想着,大门忽然被人敲响。
李阳抬头一看,只见林将军一身戎装,笑容可掬地走了进来。
"李阳,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林将军爽朗地打着招呼。
两人热络地拥抱了一下,一同坐了下来。
李阳忙着倒茶,笑着问道:"将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不知您这是......"
林将军呵呵一笑,单刀直入道:"哪里的话,我此番前来,一是想向你道个谢,二是有件事想求你。"
原来,军队这边在李阳的帮助下,已经开始使用第三代计算机从事军事指挥和作战仿真。
从作战方案制定,到兵力部署模拟,无不是大显神威,令将士们眼界大开。
如今,各军兵种争先恐后地来申请,都想试用这先进的利器。
而林将军这次登门,就是想请李阳再接再厉,帮忙研制一批军用的硬件设备。
"李工,你也知道,我军目前的装备,还比较陈旧落后,有些关键的设备,还需要仰人鼻息。如今好不容易盼来了自主研发的机会,还希望你能鼎力相助!"林将军诚恳地说。
李阳闻言,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何尝不知,新炎国的军事工业,在这个年代是多么薄弱?
无论是电子设备,还是制导武器,大多都依赖进口,受制于人。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计算机这个突破口,岂能不抓住机会,大干一场?
想到这里,李阳的眼神愈发坚定起来。
他笑着对林将军说:"您放心,军队有什么需求,我一定鼎力相助!有了咱们自主研发的芯片,还愁造不出尖端武器?" ……
送走了林将军,李阳一个人在办公室冥思苦想。
军队要什么好呢?坦克,大炮,这在他看来,跟第三代计算机还不太搭界。
忽然,他灵光一闪,想到了无人机。
对啊,这个时代,无人机才刚刚起步。
而它恰恰就是计算机技术的一大应用!
李阳想起, 20 世纪初,无人机就已经初具雏形。
彼时交战双方,就尝试用带有炸弹的热气球,对敌军阵地进行轰炸。
一战时期,无线电遥控技术开始应用,人们制造出了第一批固定翼无人机。
可它们大多是靶机,用于训练防空部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执行作战任务。
直到二战后期,研制出 DH.82B "女王蜂" 无人机。
用电视摄像头将影像传回地面控制站,再由遥控驾驶员操纵。
但因为当时电子设备,尤其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限制,遥控距离很短,功能也很单一无人机始终未能成为主流的作战力量。
如今,新炎国拥有了第三代机这个利器,无人机技术,正可大展拳脚!
尤其是源自未来的李阳,脑子里,早就有一个颠覆性的设计——
四旋翼无人机!
没错,就是那种后世最经典的密闭式机身,上装云台相机,底部安装四个旋翼的造型。
以李阳对未来科技的了解,这款四旋翼无人机,绝对是这个年代,独一无二的利器!
相比固定翼,它起降更灵活;相比直升机,它机动更敏捷。
调整桨叶的转速和角度,就能实现垂直、倾斜、平移等各种飞行动作。
配合智能的飞控算法,抗风能力强,巡航稳定,非常适合在复杂地形中执行任务。
最关键是,它小巧玲珑,便于藏匿和机动、用于侦查、跟踪、定位,可以大大提升战场感知力
想到这里,李阳再也坐不住了。
他一咕噜爬起来,三步并两步冲到书桌前,开始疯狂地打草稿。
……
可以的话,给点点爱心送送免费的为爱发电,点点催更就能送,一天满500为爱发电块礼物就加更,因为是全职写手,拜托了,么么哒~
(https://www.91book.net/book/35000/43915.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