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第738章 方明华推荐《活着》

第738章 方明华推荐《活着》


“《活着》?

    “对,雷主编,这本书你看过吧?”方明华问道。

    “当然看过,这可是前年非常火的一本书,张亿谋拍成电影获了奖,怎么没看过?”雷达笑道。

    “那你觉得写的怎么样?”

    雷达没有说话,又掏出烟,点上一支抽了口才说道:“这部小说在报送的111部小说之内,在读书班的时候我们还讨论了一阵子,我记得胡平——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发言很有代表性。”

    “他是怎么说的?”

    “他说,这是先锋小说作家余桦写的最不像先锋类的一部小说,不仅标示着余华小说创作的重要叙述转型和成熟,而且成为标示着中国当代文学经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先锋派文学转向后来的90年代甚至波及新世纪的文学发展和转向的文学转型之作,总之是一部比较好的作品。”雷达最后说道。

    “那为什么连20部初选名单都没进?”方明华很好奇。

    “只这是胡平的一家之言,并不能代表所有读书班成员。”雷达笑着解释。

    “当然,这本书也有他的缺点,譬如此外,福贵的人物塑造过于单一,缺乏必要的心理深度和复杂性。历史背景的处理也也存在问题。小说通过福贵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几十年的历史变迁,但处理这一历史背景时可能过于简化等等。”雷达一口气说了这部书好几个缺点。

    方明华点点头。

    “你说的对,这本书确实有这些缺点,但你不可否认是一部好书吧?总比《骚动之秋》好吧?”

    雷达一怔突然大笑起来:“明华,你怎么抓住《骚动之秋》不放?当然这是你的个人看法,完全可以在会上发表。”

    说到这里,雷达顿了顿扔掉手中的烟头:“明华,你看了初选的20部小说,发现一个问题没?”

    “我知道,初选的基本上都是传统现实主义,传统历史主义作品,像《活着》这样的新历史主义作品以及先锋叙事小说几乎全军覆没。”方明华淡淡说道。

    “既然你看出端倪,那就不用再问我为什么《活着》没有不初选上吧?”雷达说道。

    “但这不公平!你也知道从89年到94年,大量的新历史主义、先锋叙事小说涌现,为什么要视而不见?!别的我不管,但既然让我当评委会成员,那我就有权利推荐我欣赏的作品!”方明华语气很坚定。

    “雷主编,你也帮我个忙?”

    “是不是让我给我作为推荐这部作品的评委之一?”雷达反问道。

    “对,按照章程,新推荐一部作品需要三个评委,算上你还差一个,说实在,开会的这些评委大部分我都不是很熟,我也不清楚人家对这部小说的看法。”

    雷达听了沉思了下说道:“陈建功,也是读书班成员之一,当时他对这本书也很感兴趣,你可以找他。”

    “好,晚上回去我就去找!”

    和雷达溜达了一圈,回到宾馆后方明华去找陈建功。

    陈建功现在的职务是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兼创研部主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也是这届茅盾奖评委会办公室主任,今年47岁,在评委会里算是相对比较年轻的。

    两人闲聊了几句方明华开门见山,说自己准备推荐余桦的《活着》供评委会阅读,请你作为推荐人之一。

    “明华,你怎么知道我看好这部书?”陈建功听了有些奇怪,突然想到什么:

    “一定是雷达告诉你!这家伙和我,唯一两个既是读书班又是这次评委会成员,他也是推荐人之一吧?”

    “对,雷主编也是。”方明华笑道。

    “既然是他,肯定也告诉你这部小说当初为什么没通过初评吧?”陈建功说的话很隐晦,但方明华听明白了。    

    “说了,我也清楚,但我想试试。”

    “那好吧,你得好好准备准备,咱们仨推荐容易,但说服这些评委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知道。”

    推荐某本书供评委会阅读,并不仅仅是有三人联名推荐这么简单,作为主推荐人的方明华必须写出推荐理由——也就是你所推荐的这部小说写作特点,存在哪些优势还有那些不足,要一一说清楚,在会上发言供其他评委阅读参考。

    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也是一种推广宣传的手段。

    方明华当然要重视。

    回到自己房间,方明华连夜开始写作,可惜没电脑必须手写,有点痛苦。

    又过了两天,方明华向副委员主任陈长本正式提交将《活着》作为这次评委会委员阅读的作品。

    这是继丁宁推荐《骚动之秋》之后,第二人推荐向评委会推荐小说!

    当在会议上陈长本公布这个消息之后,会场上又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方明华没说什么,只是静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等到过了两天讨论这部小说的时候,方明华站起来即席发言。

    “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对我推荐的《活着》这部小说进行评论,有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篇小说逐一分析。”

    一、小说采用双层叙事结构;小说的第一叙述层是下乡采风的“我”听“福贵”讲述故事,”我“是一个倾听者,第二叙述层是“福贵”的讲述,他是故事的亲历者与讲述者。小说用双层叙事结构很好地搭建了一个故事

    下面我就每一层叙述展开相信讨论:

    处在第一叙述层的“我”,是下乡采风的县文化馆创作员,“我”在小说中虽然是第一人称,实际上从故事叙事视角来说.

    二、叙事中采用了重复和中断的叙事策略,使得小说更富有感染力,更具有张力

    三、小说采用的”温情叙事“方式

    方明华用了半个小时时间,详细对这部小说进行剖析,在座的许多评委频频点头。

    不得不承认,方明华对着这部小说分析的十分到位。

    的确是一部很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可是有些时候不能只靠优秀。

    当然这话,万万是不能摆在台面说的,大家都是老江湖了。

    等方明华发言完后,一些人也进行点评,总体而言,褒的多批评的少。

    方明华认真听着,还不时记着笔记。

    他并没有感到多少乐观。

    推荐给评委阅读,这仅仅只是第一步。而且按照会议安排,这次会议对所有作品只是初步讨论,根本不涉及具体投票。

    谁知道,在后面会议的讨论中,到最后投票的关键环节,又会有什么变化?

    为期17天的会议全部结束——本来是15天,由于新推荐了两部小说所以又延长了两天。

    让方明华感到有些奇怪的是:

    在历史上,这届茅盾奖评选中闹得沸沸扬扬的《白鹿原》,这次会议竟然没有起任何波澜,大家几乎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现实主义巨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章完)


  (https://www.91book.net/book/36156/43474.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