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2章 无一不是相(8)
推荐阅读:虐哭娇宠宝贝,厉爷他偏执的要命 夏江湖 司先生,恋爱否? 银龙之从破壳到神灵 将门虎女,重生后五个哥哥宠上天 快穿之完美人生 阿鲁卡多的幻想乡纪行 穿越公主:古代生活录 系统:肝出个全能修仙者 神明的徽章
学佛,要真正做到三十七道品之法。
《维摩诘经》记载维摩居士所讲的,只列举了一小部分的法乐,还不是全体。
全体是三藏十二部,小乘、大乘、佛道、外道、魔道等等,一切的修持转成菩提的境界,叫作菩萨道的法乐。
总结这一段,维摩居士是给落在魔境界人说法,魔境界是贪图世间五欲之乐,他劝他们放弃,转修出世的法乐。
“于是波旬告诸女言:我欲与汝俱还天宫。”讲到这里,这个魔王波旬就对魔女们说,“我们可以回去了。”
大家要注意!天人也还是魔,佛学里头的魔并不是坏的,凡是贪着身心爱乐的都是魔。
所以有感情是情魔,有爱魔,还有更大的欲魔,这三样是人世间大魔。
天人境界就是魔,六欲天中的天人都在魔境界中。
我们是不是呢?我们也是,我们就是魔,而且彼此相磨。
“诸女言:以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我等甚乐,不复乐五欲乐也。”意思是:魔女说,对不起了,现在我们同维摩居士一起,得到了法乐境界,不想要世间的五欲之乐。
“魔言!居士!可舍此女,一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
这魔王看到他的一万二千天女眷属,被维摩居士一个人哄走了,就请维摩居士行个好,放弃天女。还说,一切东西可以布施给别人的,才叫作菩萨。你怎么占有我这些眷属呢?
“维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将去。”维摩居士说,“我本来没有执着抓住他们,早就布施啦!你就带回去吧!”
“令一切众生,得法愿具足。”这句话就是菩萨境界,学菩萨道的人要能满足一切众生合理的欲望。
于是一班魔女问维摩居士:我们跟着魔王回去了,今后怎么样在魔的境界里修行菩萨道?
要注意!这是代表我们问,不管在家出家,在这个世界上就还在欲界中,饿了要吃,冷了要穿,病了要吃药的,一切都是魔境界。
人怎么样在魔境界里修行?
不在魔境界内修行,不叫修行。
维摩诘言:诸佛!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
“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维摩居士回答:“有一个法门叫作无尽灯,你们要学。”
什么叫无尽灯呢?譬如一盏灯,一支蜡烛,可以点亮千百支蜡烛,一千一万支都点得亮。
只要点亮了,光明永远不尽。这个道理就是无尽灯。
维摩居士继续说,“各位大姊回去吧,在魔宫里修法,就是修无尽灯法门。”
这个道理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思,真正的佛法在世间,不一定要出世,在这个世间留着一点佛法种子的光明,影响更大。
所谓一灯可以点亮千万灯,“心灯无尽”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意义是内在做功夫的,只要我们自己心中明白了,即使在魔境界也是好的道场,这个痛苦的世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还去哪里找个清净道场?这里就是了。
所以一灯可以点燃百千万灯,只要一点灵光不昧,随处都是道场,魔宫里正好修行。
没有魔的地方是不能修行的啊,没有魔的地方你修行修不成的,因为你不需要修行了嘛,对不对?
没有魔哪需要修行?
譬如夫妻相处,互相是对方的魔,在这里受得了、控得了、悟得了就是修道。
家庭中各份子在一起都是魔,你磨他,他磨你。
有好魔的,大家相亲爱的,这个魔是看不见的。
不好的魔呢,天天吵,吵死为止。
修行在魔宫里修,是大乘道,在魔法里打得过,才是成就。
修道人经过一层魔障,就跳过一层道业。
俗话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你能跳得过一丈,就更厉害了。
所以修行不是跑到庙子、跑到山里去,山里谁磨你,算什么修行?
有年轻出家人要去住山洞闭关我都供养,但是我都告诉他们,你修不好的,你去三年再下山跟我做事看看。
他三年打坐,跟我做事一天就垮了,就受不了。
尤其我这个大恶魔,天天骂他这样不对、那样不对。
他在山上受人恭敬礼拜,到了这里挨老师骂就受不了,这个魔境界过不去你不要修道。
《维摩诘经》这一段就是告诉你,受得了魔才是道。
尤其你们这些刚刚找上魔境界的,要多注意啊!古人作的一副对子:
能受天磨真铁汉
不遭人忌是庸才维摩诘言:诸位!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
“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维摩居士回答:“有一个法门叫作无尽灯,你们要学。”
什么叫无尽灯呢?譬如一盏灯,一支蜡烛,可以点亮千百支蜡烛,一千一万支都点得亮。
只要点亮了,光明永远不尽。这个道理就是无尽灯。
维摩居士继续说,“各位大姊回去吧,在魔宫里修法,就是修无尽灯法门。”
这个道理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思,真正的佛法在世间,不一定要出世,在这个世间留着一点佛法种子的光明,影响更大。
所谓一灯可以点亮千万灯,“心灯无尽”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意义是内在做功夫的,只要我们自己心中明白了,即使在魔境界也是好的道场,这个痛苦的世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还去哪里找个清净道场?这里就是了。
所以一灯可以点燃百千万灯,只要一点灵光不昧,随处都是道场,魔宫里正好修行。
没有魔的地方是不能修行的啊,没有魔的地方你修行修不成的,因为你不需要修行了嘛,对不对?
没有魔哪需要修行?
譬如夫妻相处,互相是对方的魔,在这里受得了、控得了、悟得了就是修道。
家庭中各份子在一起都是魔,你磨他,他磨你。
有好魔的,大家相亲爱的,这个魔是看不见的。
不好的魔呢,天天吵,吵死为止。
修行在魔宫里修,是大乘道,在魔法里打得过,才是成就。
修道人经过一层魔障,就跳过一层道业。
俗话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你能跳得过一丈,就更厉害了。
所以修行不是跑到庙子、跑到山里去,山里谁磨你,算什么修行?
有年轻出家人要去住山洞闭关我都供养,但是我都告诉他们,你修不好的,你去三年再下山跟我做事看看。
他三年打坐,跟我做事一天就垮了,就受不了。
尤其我这个大恶魔,天天骂他这样不对、那样不对。
他在山上受人恭敬礼拜,到了这里挨老师骂就受不了,这个魔境界过不去你不要修道。
《维摩诘经》这一段就是告诉你,受得了魔才是道。
尤其你们这些刚刚找上魔境界的,要多注意啊!古人作的一副对子:
能受天磨真铁汉
不遭人忌是庸才
一个人出来做事如果没人嫉妒你,那这人是个笨蛋。
又能干又有本事的,一定有人吃醋被人讨厌,在团体里没有人讨厌妒忌的,就晓得这家伙一定是无用的东西。
有你不多,没你也不少,这样一个人一定是个闲家伙。
人做到这样一点价值也没有,这是普通的道理,不是佛法。
你不要以为这两句话简单,我是一辈子拿来当咒子念的。
年轻时我风头之健,各方面要打击我的很多,心里很烦,一想到这两句,就哈哈一笑,不理了,真解脱了很多痛苦。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不是给你们说笑话,你以为一定要什么咒语,这就是好咒语。
你哪天夜里碰到鬼,把这两句一念,那鬼都跑掉!如果鬼要来迷你,证明你这个人还有点好处。
如果鬼都不理你了,你这个人还有什么用处!对吧?
“如是,诸姊!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你们在魔境中修法,要把自己点亮,把智慧打开,你就是一盏心灯,在这个世间可以开导教化一切众生,可以影响多少人,都能够发无上正等正觉心。
一盏灯点亮了,可以分成千百万盏。一个菩萨自己悟道了,可以教化人家,不但对自己没有损害,自己的道理越布施出去,智慧越增加,这个道理就叫无尽灯,你们就要学。
我这里给你们讲明,因为你们不亮,你们虽然也是灯,是熄灭的灯。
我从上个礼拜起,喉咙不舒服,发声困难,好多人就劝我休息一阵子不要讲课了。
但是我不肯停,因为同学们要学啊!还管它有没有声音,照样要它讲出来,这要点本事的啊!我吃了一大堆中药西药,一点用也没有,只有不理。
学佛的人,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所以我不肯停,还不是降下来了!这是告诉你们,不要自私,不要为名,不要为利,只有一颗弘扬佛法的心,不要管自己,你充其量讲死了嘛!假如在这里就是讲死了也蛮好的,你们把油漆一漆,打上防腐剂,就算肉身不烂,还可以给你们卖门票收点钱,也不错,对不对?
不要当笑话,就要下这个决心,无私无我,倾你所有布施出去,没有什么艰难的。
学佛修道就是这么一条路子,这就是无尽灯。
我看你们来学佛学道,年纪轻轻,非常照顾自己,又懒,又不肯助人,但要求别人却非常严格,看看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觉得别人都不是圣贤,难道你就是圣贤吗?
我看你是剩闲,是剩下来没有用的闲人,有你也不多,没你也不少的人。
你们在家里、在社会都要帮助别人,牺牲自我没有要求,就是无尽的道理。当然要点亮了自己,这也重要。
“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令无数天子天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所以维摩居士对魔女说:“你们回魔宫去,以这个道理去修持,自己作一个照亮的明灯,影响无数天人天女都发无上菩提道心,这样才是报佛的恩。”
什么是报佛恩,就是大大地利益一切众生。
“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辩才,故我不忍诣彼问疾。”讲到这里,这些天女顶礼维摩居士,就跟随魔王回去了。
持世菩萨本来在道场入定,天魔就带了魔女来玩了这个花样,他的处理方式就是对魔王说,我们是出家修道的人,不可以这样。
这就是一般学佛修道人的做法,铁青着面孔教训人。
维摩居士就在魔境界里游戏人间,你们千万不要带着一个宗教徒那副死相,大菩萨道要度一切众生,魔就不是众生了吗?外道就不是众生了吗?你就度不了吗?
你把他们排开了,那你还算是菩萨道吗?
他是坏人更要照亮他,你这个灯就要点啊!所以佛法修道在世间,不在出世间,就在魔道里修佛道,成就了才是真佛道。
既然持世菩萨也吃瘪了,佛就找另一位菩萨。
“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长者子是世家公子,善德顾名思义,这菩萨的境界是修一切善的。
佛要他代表去问候维摩居士的病。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但是善德菩萨同诸位菩萨一样,表示自己也没有资格去。
什么理由?
“忆念我昔,自于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善德菩萨向佛报告,以前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要做功德,就设了一个大布施的法会,供养一切出家人、婆罗门贵族、外道、下贱阶级的人、孤独的人、讨饭的,布施了七天。
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
那时维摩居士来了,他对我说,公子,真开一个大布施会,不应该像你这样办的,只拿钱和食物来布施是不够的,真布施是法布施。
佛法讲法布施,教育就。我可不是在布施啊!我这是叫出卖。
布施不容易的,我是做不到的,那硬是要牺牲自己,不论是什么人你硬是要教化他。
连迦叶尊者、须菩提都做不到,都有偏向。
迦叶尊者只教化贫穷的人,富贵人他不理,须菩提正好相反。
所以我说我做不到,我的做法、教法只是有限的人可以接受,不能做到无遮大会的法布施,人要有自知之明啊。
菩萨道法布施可不容易,法布施真做到了,才是十地菩萨的法云地,说法如云如雨似的普遍洒下来,等于古代所说,“龙行一步,百草沾恩”,那才够得上是法布施的大菩萨,我们只算是开始在学习而已。
所谓法布施有时也称法供养,但是严格讲来,这两个名词是有差别的。
法布施是已经有成就的菩萨,自利而后利他,为人说法,度一切众生,是布施的精神。
供养是以下对上而言,例如供养诸佛菩萨。
但是一切众生皆是菩萨,是因地上的菩萨,都具有佛菩萨的种性,只不过是善根没有发现。
所以用谦和的大菩萨境界心理来说,法布施就是法供养。
学佛的人必须要修供养,在修持法门里,供养不光是理论而已。
一个学佛的人随时要起供养心,也可以说是要起布施的心,不但要有实际的布施,还要有法布施。
拿世俗的观念来讲法布施,是看不见的,好像不花本钱,我心里想一想就是了。
如果是这样,就变成戏论了。
法供养、法布施要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心田,以清净法,供养一切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圣贤、有成就的僧伽、众生。
所有的供养中,如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是佛经归纳为四种供养。
学法的人如果自己有佛堂作道场是最好了,如果没有,家中也不方便,就不需要。
心中有佛,心中就是道场,念念有佛、法、僧三宝在心中道场。
开始你观想一个有形象的都可以,想象一个自己理想中的道场,用这个理想的道场,随时修供养法。
讲饮食的供养,像我们当年学佛,不论如何,身边总想办法有个佛,因此就弄个佛像,是象征的作用,画的、雕的都好,自己不论吃任何东西,没吃之前都先拿起来供养佛,然后才自己吃。
据说有位同道中人,他买回来水果都先拿去供佛,然后才吃,不论他是不是学过,以此发心就是对的。
实际上诸佛菩萨不需要吃你的,你是在培养自己的恭敬心,上供养一切三世诸佛,同样地也是供养你的父母。
我看过很多信宗教的人,对于他们的教主,不论是佛还是上帝,很有恭敬供养心,对于自己的父母却好像是冤家一样。
你对一切众生都要供养,何况是父母?很多学佛的人,和自己的家人相处不好,觉得家人是拖累,觉得烦。
这些人连自己眼前的家人都不能度,逃避到宗教里来,还说什么要度一切众生,简直是犯罪!
佛经上说,事父母如佛一样的人,必定得福报的。
饮食的供养包括吃的和喝的,乃至我虽穷得没有办法了,泡一杯茶,倒一杯清水,也是供养。
你们佛堂泡的茶叶,每天也要换几次,心情要像佛菩萨就在这里似的,不要以为今天已经泡茶供佛了,就不管了,这是自欺。
衣服也是供养,乃至己买了一块布作新衣服都要供养。
供养不只是供佛菩萨,连善知识、上师也要同样供养的,当年我们学佛都是这样做的。
现在有点变了,我早就说过,现在不供养佛也不供养上师了,是我们要供养众生。
不是他们来求法,是我们要跪着,求他们接受法。各位,现在有这样的环境供养诸位,吃住学一切都不需要顾虑,是何等的福报啊!
我常对同道的人讲,你们自己要反省,何德何能,受此供养?所以我常常讲戒律有一句:
存己功德,量彼来处。
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接受人家的供养,要反省检查自己所作所为有什么功德,要估计这个人对我的布施供养,该不该接受。
这些地方你们不是没有榜样,活的榜样都有,但是你们不知道。
有时候高兴起来要骂他们,不高兴只有感叹,此乃佛所说,至可怜悯者,愚痴得可怜。
如果他们的福德智慧资粮够了,才可以修上乘大法。
上乘大法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刚才讲的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还容易理解,怎么叫法供养?
就是人本身悟道啊,你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就是法供养,也是真正的法布施。
有人用世俗的话讲,法供养是精神供养,但是这样说并不对。
最好的法供养是自己悟道,其次,是此心二六时中无杂念、妄想、烦恼。
是不是做得到,这是个问题。
所以维摩居士对长者子善德,讲法供养的道理,他说开布施大会最重要的,不是拿财物布施,法布施才是真布施。
我言:“居士,何谓法施之会?”
长者子善德就问维摩居士,“怎么样叫做法布施的法会呢?”
“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是名法施之会。”
这文字容易懂,你一念就过去了。
所以后人叫念经是背书,背书并没有错,我已经讲过了,现在你们年轻人读书都是靠笔记,哪一个背得来?书背不来智慧启发不了。
佛教的背书的方法非常好,叫做诵经,诵就是读,嘴里念出来。
念经为什么敲木鱼呢?
木鱼是作什么用的?
古人认为鱼是不睡觉的,其实鱼也是会睡觉的,但是因为鱼始终不闭眼,所以木鱼是提醒我们昼夜要清醒,不要无明,不要昏沈,不要糊涂,心目都要保持清明。
敲木鱼为的是,念经时每一个字都不散乱,念念清楚,这叫念诵。
维摩居士的回答,照文字字面讲,法布施的法会,连在宇宙中过去和将来生存的人都要布施,这是无前无后,同一个时间就供养了一切众生,这叫法布施。
这样讲你们听懂了吗?哼,全不懂!这叫作“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如果只照着文字解释经典的意思,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佛都要喊冤枉了。
下面还有两句:
离经一字,允为魔说。
如果你说,那我不照着经典来说,照我自己修持的方法心得而说可以了吧!但如果你说的和经律论的道理不相合,就是魔说,不是佛说。
所以真正学佛的人,经要通,教理要通,宗要通,自己悟道功夫还要到,样样要俱到。
再严格讲,内明要通,自己内在要得道,外学也要通,世间一切学问要通,才够得上是学佛。
如果你只管自己一个人,那学佛干什么?真正学佛的人不会只管自己一个人,一定随时作利益他人之想。
现在写佛学论文的人,都是在依文解义,抓住一个题目,东一条西一条兜拢来,再写一些批注引证,真教三世佛都要喊冤。
维摩居士讲的法布施,在同一时间供养一切众生,没有前没有后,你做得到吗?
可能吗?就算你是神经病会幻想,你如果能幻想出来算你本事大,我就印证你幻想成就菩萨。你绝对做不到的!要一念之间做到,而且不是只有供养人而已。
所以你以为文字看懂了,这不算佛法,还没有深入懂得内义。
“无前无后”,是要你前后际断。
我们把起心动念分成三段,就是三际,譬如我一讲话,你们一听到就没有了,这是前际,下面要讲的你还没听到,这是后际。
前念已灭,后念不生,当体即空。
这是《金刚经》所讲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能把自己的身心烦恼思想妄念,一下前后际断,无前无后,当下即空吗?
不空,怎么不空呢?无前无后没有说中间啊!中间非空非不空。
说空的,前面念头过去了,没有了,后面念头没有来,中间一定是空。
这个空的就是自性现前,正是有。
这个有不是世间的有,所以唯识法相叫这是胜义有。
这是身心修持最基本的法门。能做到一切烦恼妄念前后际断,无前无后,念念当下即是,当现前的一念清净空念,就是供养一切众生,这叫作法布施。
我们做得到吗?
我们作个世俗的研究,把布施收到最小的范围。
我们这个身体也是一个世界,身体上有很多众生,因为身体内部和皮肤上,有很多寄生虫和细菌。
身上的细胞是不是一个单独有灵性的生命,以今天的科学还不敢断定不是。
假使你念念之间妄念不生,前念皆空,后念不起,当体皆空,一时之间至少供养了身上所有众生得清净、安乐,这也是法供养、法布施。
我们过去学佛的,进出自己家中佛堂都要行个礼,不只行礼而已,五体投地之后要站起来,合掌去供桌前靠一下头,还要有响声,表示额头碰到佛的脚了,这些你们没有看过。
当然我现在也自然了,不过在我自己家中佛堂是如此的,也收拾得非常干净。
除此之外,每次上座身子摆好了,第一念要想,一切修法不论是修观想、呼吸等等,如有所得,一切成就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不属于自己的。
这个愿发了以后,第二念再空下去,或者再开始念佛。
要随时随地念念如此才叫法供养、法布施,一个人几十年当中能够念念如此,才算是学佛。
我们做得到吗?恐怕法供养做不到,倒是在气供养,气人家扰乱你打坐,这个那个的。
“曰:何谓也?”
维摩居士讲的,善德菩萨听不懂,就请维摩居士解释。
“唯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
你们看,维摩居士一讲就又是一大堆,如银瓶泻水一般,哗……就下来,你接都来不及接。
难怪十地菩萨叫法云地,说法如云如雨,盖满虚空。
维摩居士是在家佛,超过十地境界,他说法自然也如云如雨。
这里他开始为善德菩萨说,什么叫法布施。
他说,“以菩提,起于慈心”,你以为文字一看就懂,恰恰不懂。
怎么是以菩提,起于慈心呢?
普通经典说菩提心就包括了慈心,这里怎么说不同呢?
菩提者中文意思是觉悟,换句话是悟道,是明心见性。
悟了道以后从内心起慈悲心,看一切众生如子女一样,如慈父爱护一切众生,这个,的一种。
“以救众生,起大悲心”,行法布施的人,随时随地心里上念念之间在如何救众生,众生有烦恼,有苦,我要如何救他,要起这个大悲心,这样叫做法供养。
我们学佛的人自己要反省啊!你什么时候想过要救众生?很多人对我说,“你发愿在度人哪!”
我说,“去你的!什么发愿?我为了吃饭!我不愿度众生,现在是反被众生度。”
你们听谦虚话听不懂,其实是骂人的话,你们学什么佛!哪里想度众生,你度了谁啊!念念想众生来度你,装个学佛的样子。
所以外边人问我信什么教,我就说信睡觉,因为跟他们讲不通嘛,省得啰嗦。
你说我不慈悲吗?我这就是慈悲,方法不同,大家哈哈一笑。
我是看对方什么人,毫无根器的人,我就先跟他来这个,你拒之越远,他求之越切。
你如果拉着要教他,跪下来叫他祖宗,他也不听的,人就是这样的,这是方便法门。
我们反省自己是不是随时有救人的心?不要说救人了,就连肯帮助人的心有没有啊?
只要人家一点不肯帮你,只要众生不供养你,就起了大瞋心。
所以读经典不是容易的,你看这文字很容易,我们几时做到随时随地以救助一切众生的心情来发起大悲心?
这不是要你起个念头:“我要慈悲去救助这些众生”,你有个“我”就错了,要忘我,以救一切众生,起大悲心,才是法供养。
“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修持正法的心情来生起喜心,这里都是讲菩萨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是学大乘菩萨必须要培养的心情,也就是我们必须培养的情操。
我们读佛经真应该一边研究,一边掉眼泪,自己感到很难过。
为什么?就拿喜心来说,一天到晚看到人家嫌烦,别人看到你也烦死了,脸孔像讨债的冤家,一点喜心都没有,你还能度众生?
凡夫就是如此,你慢慢修吧!三大阿僧祇劫再来。
逢人就笑也不算喜心,喜不是笑,是喜悦之心,真学佛修道的人,你看他那个神情,脸上的细胞都是使人看到就喜欢的,即使他在骂人打人的样子都是慈爱的。
喜心怎么起呢?维摩居士说要持正法。
问题来了,什么是正法?哪个法不正啊?尤其现在末法时代,每个老师每个善知识都说自己是正统的,别人都是旁门左道。
前些日子,同道中人和我谈起这个问题,他有一阵子没有来我这儿了,他说最近参加了很多这位法师那位居士的法会,本来以为去听一些法,结果光听到他们在批评别人,也有批评我的。
他就问我,这是怎么搞的?我说:“唉!如是如是,善哉善哉。”
每个人都说自己的是正法,譬如这本《维摩诘经》,大家都知道是正法,就要学习正法,末法时代哪里去找明师呢?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儿啊!他的经教都在,都是正法,为什么不好好研究?因为信不过人。
我们后世学佛的人要记得几点一定的道理:“依经不依论”,一切道理以佛经为标准,乃至《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大智度论》等都是次要,至于后人,尤其现代人的著作根本连看都不看了,因为他有没有修证到,都有问题。
其次,“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要研究大乘了义经典。
譬如《楞严经》,是彻底的经典,有些佛说的经典是不了义,是对某一些程度不同的人作另外的说法,是不了义教。
“依法不依人”,你们常常说我这个老道很难办,脾气又大,拍马屁拍不上,的确是的。
讲到佛法,不管你对我感情如何,我始终保持一个态度,“宁将此心下地狱,不把佛法送人情”。
这就是所谓四不依的法门,也可以说是四依法门,不然怕走错了路。这个四不依,在本经最后也会提到,就不先详细说了。
(https://www.91book.net/book/38490/48880248.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