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 > 第247章 万历四十五年

第247章 万历四十五年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二月,注定是多事之秋,两淮盐商人终究是按捺不住。

  上百号商人和灶户,冲击了扬州税监蒋柔的住所,双方起了冲突,混乱中蒋柔被殴打至死。

  万历皇帝雷霆震怒,下旨命锦衣捉拿所有参与商人与灶户。

  事情发展到现在,两淮盐政已经成为三输的局面,也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

  此时户部尚书李汝华上奏章,推荐山东司郎中袁世振提出的《盐法十议》。

  《盐法十议》将两淮盐政之弊病主要责任归咎于‘囤户’。

  所谓的囤户就是大盐商,他们不止有巨额的财富,还有强大的政治后台。

  而此时万历皇帝也确实急需一个人出来来整顿每况愈下的盐政。

  于是欣然同意李汝华的奏章,调袁世振任户部郎中,以按察使身份疏理两淮盐政。

  袁世振上任之初就指斥囤户为“奸民”,并写了一份向囤户宣战的《奸囤擅利权揭》,以示惩治奸民的决心。

  一场轰轰烈烈的两淮盐政改革就此展开。

  与此同时,沈?了上了《参远夷三疏》,言辞更为激烈的对西洋传教士进行了抨击。

  其中第一条就是:远夷当禁诛。

  总之在沈?的奏折中,西洋传教士罪恶滔天,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而锦衣卫和余懋孳调查回来的结果来看,王丰肃等西洋传教士在大明的罪行也确实罪大恶极。

  他们故意在洪武冈、孝陵殿等圣地四周,搭盖建筑,意在拦截风水,毁大明龙脉。

  效仿白莲教、无为教,对照佛经,自编经文,倡夷狄之道。

  蛮夷猾夏,蛊惑百姓,深夜聚会,天亮方散,逢初一十五朝拜,聚会人数,数以千计。

  勾结濠境走私团伙,随朝贡队伍,夹带私货等罪行一一查证不虚。

  一时间要求严惩西洋传教士的奏疏纷至,如虞淳熙着《利夷欺天罔世》、林启陆着《诛夷论略》等等,都在指责天主教暗伤王化  、诬蔑先师  、左道惑人,大明国内也掀起了一股排斥西洋教的风潮。

  十二月十八日,万历皇帝发出谕旨,将北京的抓到的传教士庞迪我和南京抓捕的王丰肃、谢务禄、熊三拔、龙华民等三十名传教士斩首。

  然后还有部分传教士因躲藏在官员家中躲过了这一劫,其中就有艾儒略、金尼阁、毕方济等。

  虽然杀了三十名传教士,明面上狠狠打压了天主教的气焰,但是万历皇帝并没有把对天主教的清洗扩大到全国范围。

  这也为日后的天主教死灰复燃留下了隐患。

  ……

  李三才因盐政和天主教的事情成功躲过一劫,通州税赋公布的时间被拖到了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二月,全国秋税解送进京,通州税改的成绩也公布了出来。

  通州一州之地的锐银共计六万八千五十四两。

  这六八千两银的锐收是什么概念呢。

  万历年间有十五个布政使司,一百六十三个府,三十五个直隶州。

  全国总税额只有两千一百七十万两,平摊到每个州、府,大约是十一万两左右。

  通州属北直隶布政使司,驻顺天府,下辖八个府(共七十个府属县与十七个散州)与两个直隶州,以顺天府面积最大。

  通州总共一州四县之地,总缴税银近七万两,

  这里面可没有包括通州漕运的税银,漕运是由漕运总督管理,通州地方政府可管不了他们。

  通州的成绩对比缴税大户苏、杭等地肯定是有所不足,但是在北方来说,已经足以令人震惊了。

  更主要的是通州的税银,八成都来自商税。

  此成绩一出,顿时引起了众多朝臣的围攻,纷纷指责这是横征暴敛所得,通州百姓民不聊生。

  可是实际情况,顺天府百姓想去通州谋生的人不在少数,漷县更是成为了人人向往的地方。

  如果不是此时大多数人都受到了故土难离思想的禁锢,只怕漷县人口还要翻上一倍。

  因受到大量朝臣攻讦的影响,通州特区最终没能扩大围范,万历皇帝只能向群臣妥协,再看一年。

  ……

  二月中旬,随着这几个月来三河与漷县之间水泥公路的修通,各地的建设速度都明显加快。

  而今年肯定不能再像去年一样,只专注漷县一地的发展,同时还要兼顾到其他地方发展。

  因此仅今年要开垦的荒地,就增加了两倍多。

  由于使用了一些后世发明的简易规模化种植的工具,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使得人均可种植面积大大提升。

  十万亩地,只需万人就能耕种的过来,新增的二十万亩耕地主要放在香河县。

  香河县也是个没什么矿产资源的县,地广人稀,是非常适合发展规模型农业的地区。

  发展农业,就必须得有一个农业专家,为此侯平让朱由校将徐光启调入太孙府,主持香河农业发展。

  只是他们晚了一步,徐光启已经被任命为太子詹事府左赞善。

  本以为只能自己亲自出马的时候,侯平忽然又想起一人来,于是赶忙让朱由校把人要了过来。

  王象晋此时任礼部仪制司主事,受到调遣之后成了太孙詹事府右中允,长驻香河发展农业。

  王象晋和徐光启都是万历年间难得的农业人才。

  徐光启不用多说,那绝对算得上是大名鼎鼎,所着的《农政全书》可以说是当代的农业科技大全。

  而王象晋在名气上就要小了很多,但实际上更专业。

  原产中国的苹果,就由他定名为苹果,并给以正确的性状描述。

  他还创造了甘薯的压条繁殖法,对甘薯在北方的推广作出贡献。

  他所着的《二如亭群芳谱》,乍一看书名,还以为是本小黄书,但它真是一部正经的不能再正经的植物学、农学巨着。

  从专业角度来说,《二如亭群芳谱》比《农政全书》,更专注于对农作物本身的研究。

  所以单论农业种植的水平,王象晋肯定要在徐光启之上。

  只不过因为一些原因,徐光启在满清时期受到了大力吹捧以及篡改,所以后世的名气王象晋远不如徐光启。

  侯平没能第一时间想起他来,也是情有可原。

  调来王象晋之后,侯平让六个秀才学生之一的费英彦给他当副手。

  王象晋主要负责研究植物,费英彦则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有农业专家王象晋坐镇香河,侯平就可以腾出手来干别的事情。

  首先就是规划四县一州的之间公路的建设工程,这些工程都是关乎经济发展的重点。

  二月下旬,徐鸿儒带着最后一批灾民到达了漷县。

  这批灾民到达之后,漷县仅山东一地转移的灾民总数就达到了三十七万人,加上河南和两淮的灾民,总数达到了四十一万人左右。

  对于劳苦功高的徐鸿儒,侯平给予了最高的礼遇,亲自去码头迎接……


  (https://www.91book.net/book/49204/43964.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