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省委党校青干班(上)
推荐阅读:修仙就是为了装逼 【原神】各类cp同人 万古不灭道法仙 第四天灾:在星际你说人族势弱? 误入深庭 崩坏3平凡还是伟大? 无敌神飙 短命老公还活着,夫人把他狠狠宠 夫人太飒,总裁请靠边 全宗门都有脸,只有我是NPC?
踏进省委党校大门,眼前的环境并不陌生。
院正中是一颗高大的翠松,边上是一圈花坛装的万年青。绕过翠松,是一片开阔地,后面是党校行政大楼。大楼四周错落有致地散落着几座用于教学的小楼,其中一座大点的,里面有一个大礼堂。
此次前来,也算是故地重游。
刚毕业那年,作为省委选调生,岗前培训就是在这里举行。潘宝山记得很清楚,那段时期真是叫一个激情澎湃。开班典礼上,省委组织部原部长铿锵有力地告诉他们,走上选调生这条道路,就是走进了干部队伍行列。
现在一晃五六年过去了,今昔印映,还颇有番感慨,只是与过去相比,少了一份激情,多了一份隐忍。
这次青干班开班仪式没有想像中那么隆重,潘宝山认为,估计是省委考虑到能坐到这里的学员,极大多数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在情绪和斗志上已经不需要再进行激励,更重要的是多灌输一些执政的方向、理念和方法。
青干班常规课程跟历届差不多,政治、经济和党建必不可少,另外还有行为和能力训练等。今年除此之外,还设置了一个热点讨论课程,就当前的大政方针、社会焦点等发表见解。
不过这个热点讨论课没有热起来,没有人主动发言,只有讲师在台上展开讲了一点。很多时候,潘宝山倒是想说说,但没有讨论的环境,冒出来会像是个愣头青。
不发言憋着劲,潘宝山就往图书馆跑,有这么个宽松的学习机会很难得。
在读书方面,讲师给了一些建议该读什么书。当然,在具体的书目上,讲师没有给出名单,但是举了反例。说胡长清是喜欢看书的,可看的多是《素女心经》、《肉*蒲*团》之类,最终沉溺女色且荒淫不收,所以沦为阶下囚。还有些干部喜欢看《相术大全》、《麻衣相法》等,结果迷上了装神弄鬼,落得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下场。《厚黑学》,也是讲师反对的,说不管是谁,看过后只要领会了其要义,也会变质。
不过在班级的党支部活动中,党校给推荐了两本书。潘宝山很认真地看了,觉得收获很大。
一本是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以前在他看来是假大空不着边际的,但现在看来却不是,它里面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还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正如讲师所言,看了《宣言》,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便会不自觉地提高觉悟,增强免疫力,进而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糊涂。
还有一本是《为人民服务》,这本书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说透了,党的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要有这种自觉的责任意识,在思想上和感情上靠近群众。
看书的时候,潘宝山多是在图书馆,很清静。在这里,潘宝山经常碰到两个人,一个女的,叫郁小荷,一个男的,叫万军。万军是不喜欢看书的,属尾随郁小荷而来。
看到他们两人,潘宝山觉得好笑,到这里来再瞎搞男女关系,在别人看来真的是很幼稚。
不过一眼就能看出,郁小荷并没有反应,但万军似乎百折不挠,而且不断变换着方式。潘宝山看在眼里,很清楚地感觉到,万军一切努力都会是徒劳,因为郁小荷不是那种女人。
除了在班级上,潘宝山和郁小荷在图书馆还有一次正面接触。当时潘宝山找书,看到《曾国藩全集》,就拿了过来。刚巧郁小荷也在找这本书,没找到,便喊来了图官员,最后发现书在潘宝山手上。
潘宝山很客气,把书给郁小荷,说女士优先。郁小荷有点不好意思,说男女平等,还是要讲先来后到的。
就这次几句话的接触,潘宝山对郁小荷就有了判断,用几个词可以形容:文静、涵养、传统、古典。也就是基于此,潘宝山断定万军的种种企图都会无果而终。毕竟,郁小荷已不是少女的年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都已形成。
其实潘宝山也很想和郁小荷套套近乎,不止是郁小荷,全班的人他都想套近乎,因为来这里的都不是凡人,没准以后就有需要。不过潘宝山并没有付出行动,他觉得那样很浮夸,远不如静下心来学点东西,这种学习提升的机会是难得的。另外,结业的时候班里会搞个通讯录,不管时间长短,能坐到一起也是同学,那种感情是有的,以后真的有事需要帮忙,完全可以直接打电话找人。
不过有个人潘宝山是断然不会找的,万军,因为在一次讨论课上,两人针锋相对地掐了一次。
那是一个月后,讨论课上讲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课题。
讲师以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性和需要性引出话题。说从国际上看,妥善处理好城乡协调共进的关系,是成功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有的国家处理得好,现代化步伐迈得就很快,反之,不但停滞而且还出现了倒退。从国内来看,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现在虽然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很多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很落后,如果不改变这种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说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这方面潘宝山有话讲,因为他有实践经验,更有思考,虽然不一定成熟,但有自己的观点。
潘宝山说,通过新农村建设来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固然很好,但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却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很多地方为了突出新农村建设政绩,选点多是在经济基础比较好的村子进行,属于好上加好,所以这会加剧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其危害或许会更大。
话一出口,立刻有人反对,说任何全局性的工作,示范和带头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新农村建设也一样,选取一些条件合适的乡村先行建设也不是不可以。
潘宝山说典型和示范的作用当然需要,但也要关注那些成为典型和示范的受体的需要。有些地方的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生活和乐安定,可以说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距离不算远,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渴求并不是很大。而有些地方的农村连公路都不通,甚至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更别提看病、上学了,那些地方是最需要、也是最渴求新农村建设的福及。
讨论才算是刚开始,万军开口了,像领导发言总结一样,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肯定是正确的,只是在推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差异,但最终是要实现农民上楼集中居住的城市化生活。
潘宝山一听立刻接话,说让农民过上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好日子毋庸置疑,但是不是非要像城市居民一样住进大楼、实行城市化管理还有待商榷,因为农村的环境和农民的习惯那些固有的因素还要考虑。
遭到驳斥,万军有点不乐意,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对新农村建设也做过一些了解,有一定的观点。他说让农民搬迁集中上楼,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一种改变,而且也是集纳土地的需要,实行集中居住,差不多能集纳出原有村庄面积的一半土地,把那些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将会是一个明显的提升。
这个观点潘宝山也不同意,说农村的发展要靠精细化,靠增加土地量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还是属于粗放式增长,并不值得提倡。
万军有点急,红着脸说集纳出土地不是为了粗放式增长,而是为了管理有效统一,到时大片大宗的耕地出现,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农业器械耕种,大大提高劳作效率,以前一个人每年可以种一亩田,以后一个人每年可以种一百亩。
那闲下来的九十九个人怎么办?潘宝山间不容缓地发问。他说都到城市打工是不可能的,让他们闲在家里也不合适,总之没有充分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只会带来农村社会的不稳定。还有,在没找到出路之前,农民还舍不得丢掉吃饭的家伙,那些钉耙锹镐等农具,还有鸡鸭牛羊等家禽家畜还是舍弃不掉的,难道也带到楼上?
万军显然是跟潘宝山较上了,他要跟潘宝山算一笔账,说土地相对集中后,会有投资商来搞统一经营。眼下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农民种一亩地一年收入五六百元,而投资商来了则能付给农民七八百元。也就是说,村庄搬迁集中居住后,农民什么活不用干,收入比一年干到头还多。然后,把这一年的时间拿出来干点别的,多少又是一笔收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怎么没有保障?
潘宝山听了一笑,说干点别的?当那么多失地农民涌成一个大潮且找不到落靠点的时候,干点别的只能是一句口头禅,进而会形成动荡因素,严重性是不可低估的。
(https://www.91book.net/book/51514/48584859.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