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李治杀长孙无忌2
推荐阅读:做海贼不玩儿命:我能随时回蓝星 是六眼,也是火红眼 打赏女主播,我能无限提升修为 穿越喜当妈,玄学扎纸两手抓 穿成农妇,渣儿女们改造忙 重生主母手执刃,侯府满门上西天 欢喜冤家穿越记 甄嬛传之娘娘重生归来 武道长生:开局觉醒三色霸气 末日狂潮:我独揽无尽资源
第二百六十四章 李治杀长孙无忌2
“来人,随本王前往查抄,你来带路。”晋王忍着悲痛拽着赵康闵,在锦衣卫护卫下前往后院。
“为善,你可不能听信小人谗言,臣可是你的亲舅,臣怎么可能谋害你母后。”长孙无忌大声辩解。
“舅舅,本王自会查明真相,希望这不是孤最后一次叫你舅舅,走吧。”晋王说着推着赵康闵继续向后院走去。
过了半个时辰左右,晋王手握一册书卷回到前院,眼睛通红杀意十足的走到长孙无忌身前。
“为善,你,你这是怎么了,你要相信舅舅,这一切都是假的,是他们做局诬陷我,你母后是我亲妹妹,我怎么可能让人害死她。”长孙无忌看着充满杀意的晋王,试图为自己辩解。
“赵康闵是你最信任的亲信没错吧?”李治怒视国舅问。
“是,可是舅舅真的没有让他害你母后啊,这肯定是这小人背着我做的。”长孙无忌着急辩解。
“呵呵,这么是暗鹊,也是他背着你组织的咯?将密谍安插在母后身边,也是他背着你做的是吗?”李治冷笑问。
“暗鹊确实是我组建的,我安排人员到你母后身边,本意是让他们保护皇后,我真没有谋害你母后啊,为善你要相信舅舅。”长孙无忌哭泣喊冤。
“这上面将一切都记的清清楚楚,我的好舅舅,除了你谁能知道母后有气疾,谁能知道用什么药能诱发,并让病症加重,不是你还能有谁?如今人证物证俱全,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孤要杀了你为母后报仇。”晋王说着抽出唐剑,刺进长孙无忌胸口。
“呃~,为,为善,我,我~,嘭~。”长孙无忌不敢相信的看着晋王,手捂胸口话还没说出口,就倒地死去。
“来人,将赵国公府上下,全部押入天牢,一应财物押送入宫,等候陛下圣旨裁决。”李恪下令抄家。
“是,太子殿下。”很快众锦衣卫开始抄家,将赵国公府所有人押入天牢。
“九弟,莫要伤心,这里交给锦衣卫处理,走吧,我们该回去交旨了。”李恪上前拍了拍李治肩膀宽慰。
“好的,多谢三哥,查明母后死亡真相,不然我们还一直以为他是好舅舅。”李治抹去眼泪拱手感谢。
“你可谢错人了,这得感谢王方翼将军,是他通过抓获的暗鹊查明一切。
也是赵国公太心急,想通过下毒一次杀死父皇,母后和我,着急想要扶持你上位,好让他掌握更大权势,成为霍光那样的权臣,不然我们还不知道何时能发现这些事情,这或许是先皇后在天有灵,大义灭亲。”李恪微笑宽慰。
“可能是吧。”李治哀伤点头。
两人说着走出赵国公府。
几天后皇帝念及先皇后情谊,只对长孙家成年男子赐毒酒处死,未成年男丁和女眷全部赦免死罪流放岭南,遇赦不赦永远不得离开岭南地区。
又过了几天,新太子妃金德曼和侧妃武曌,带着四个孩子赶到京城,正式入主东宫。
九岁的长子李仁,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成为新的北王。
贞观十八年五月,太子李恪率领五万大军,从西域杀上吐蕃高原,将吐蕃纳入大唐版图。
从大唐抽调五千佛教高僧进吐蕃,在吐蕃高原广建寺庙,让佛寺宣扬佛法同时传播中原文化。
同时将吐蕃领地划分为百多个土司区,每个区册封一位土司掌管,每个土司权力相同,各自管理一片区域互不干涉,如果发生什么大矛盾就请各区,最有名气的高僧出面调解主持公道。
安排后吐蕃高原的新规划,李恪率领大军退出吐蕃,将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家族主要成员,禄东赞及其噶尔家族主要成员带回长安。
太子征服吐蕃大胜归来,让长安欢庆了七天七夜,解决了吐蕃让大唐西南从此安宁,西南百姓不再受到战争威胁。
皇帝在接见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后,赐予文成公主公主府一座,供文成公主和驸马松赞干布居住。
同时册封驸马松赞干布为青海公,右武卫大将军,赐青海公府一座,供他家族成员居住。
禄东赞被太子李恪收入手下听用,成为东宫重要属官之一。
征服吐蕃后太子李恪就没再率军出征,安心留在京城协助皇帝管理朝政。
时光匆匆流逝,眨眼几年过去。
贞观二十二年春,四十二岁的太子妃金德曼重病,在东宫寝殿寿终正寝,比原历史多活了一年。
在金德曼去世后,侧妃武曌被晋升为太子妃。
贞观二十三年,皇帝忽然病重,经过太医治疗没能取得较好疗效。
状态不佳的皇帝,将所有国事全部交给太子李恪处理,几个月后的盛夏时节,皇帝在终南山翠微宫中避暑期间驾崩,谥文武圣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随即太子李恪即位成为大唐新帝,武曌成为大唐新皇后,这年李恪三十岁,武曌二十六岁。
李恪登基后改年号天华,励精图治做出不少改革措施,将大唐王朝推向更繁荣的盛世。
登基后他就逐步解放大唐女子的束缚,第一年先是下旨让靖安卫放开招收限制,允许女子进入静安卫任职。
随后下旨让各地另设女子监狱,由女司狱和女狱卫负责看守女囚。
次年另设女科举考试,下旨通告天下,从此女子也可通过科举做官。
三年后首届女科举殿试,在两仪殿内举行,由皇后武曌主考,六位科举阅卷官负责评卷,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夫人,受邀到殿内观考。
首届女科举因为参考女子不多,所以会试通过率极高,达到百分之九十多。
最终由皇后武曌在前十之中,御笔钦定一甲三名,随后由宫中女官按排名,将三甲女进士抄录到皇榜上。
首届女科举一甲状元崔桢,榜眼金曼儿,探花伍金铃。二甲进士及第五十三名,三甲同进士及第六十八名。
在皇榜公布当天众女进士,换上由皇后亲自设计的大红女进士官袍。
(https://www.91book.net/book/54406/43948.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