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庆阳之变
推荐阅读:末日降临:以强化称霸 平行时空,十一岁开始竞风流 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 霍总快醒醒,你老婆他跑了! 她在原地等我 重生八零,我是大佬早死的白月光 无限恐怖,我在惊悚综艺吃大瓜! 主母乱杀奸臣撑腰,逆子重生后慌了 灵缘剑心 山海孤月
自从孟浚以赵用平为帅,从淮安北伐以来,时间已过去了五个半月,这一路上,几乎是势如破竹,对于赵用平而言,似乎理所当然,又似乎有些不可置信。
清廷从入关以后,逢战皆胜,八旗的气焰嚣张无比,自号称为八旗军威天下无敌,可如今不过六年时间,国势愈发颓丧,这无疑是莫大的讽刺。
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明的阳谋。
吕逢春投降,山东各地景从孟浚,这便是北地人心浮动,清军势弱所至,历代历代,几乎没有出现过征战天下的势力,在后期还要每座城市,一个个的打过去,便如崇祯时,有句话叫传庭死,明朝亡,孙传庭一败,李自成除了在宁武关和周遇吉打了一场血战外,其余城池,皆是传檄而定,就算是京城,李自成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在全取山东后,除了高进库所部继续前往登州外,赵用平所部回返济南,高进库当初俘抓郡王勒克德浑,狠狠的插了清廷一刀,多尔衮则将高进库妻儿腰斩以应对,算起来高进库已和清廷有血海深仇,孟浚经过深思熟虑,觉得将高进库派往辽东,或许能收到一些奇效。
而在郓城的豪格,在收到吕逢春自焚,山东尽数归周后,当即命令部下停止劫掠地方,撤往大名府。
豪格所部自入川后,其部下几乎没有停下过征战的脚步,在撤到大名府后,豪格决定不理多尔衮,直接率军北上,经广平,顺德,河间三府,最后返回北京。
在豪格撤兵后,孟浚一时兴起,携一众文臣,游览济南城外的千佛山。
千佛山,汉时称历山,魏晋时因山上建舜庙又名舜山,至隋朝杨坚,在凿窟建造千尊佛像,修建千佛寺后,因此才有千佛山这个称谓。
孟浚看着千佛山中那一尊尊佛像,又回身望着从山下,一路到山顶,沿途足有上千兵卒一路护卫,心中忍不住涌起一阵激荡,在他的努力下,历史已经彻底扭转,那胜利的曙光,似乎已近在眼前。
孟浚与顾炎武二人边散步,边闲聊,在旁的顾炎武对孟浚说道:“这些佛像多隋文帝时所凿,至今已有千余年。”
孟浚闻言,语气空悠的回道:“物是人非,石佛还在,隋朝却早已消散一空,纵大唐盛世,亦不过三百年,宋,明亦然,顾先生你说,若是将来山河一统,这个轮回能否被打破?”
顾炎武沉吟许久,才摇摇头道:“臣亦不知,但历朝历代,国至末途,大都皆是无地之民,无以为生,因而民变四起,历朝一旦出现大规模民变,即便还能平息,那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孟浚没有回话,只是脚步缓慢的往前走,当初起兵之初,一直到湖广大战之前,孟浚无暇顾及这些事,但是眼看如今清廷一日不如一日,治国之事,也浮上孟浚心头。
二人又走了一会,顾炎武才将话题引到偏师出兵辽东之事。
顾炎武道:“大王,高将军即将渡海,依属下所见,不如将大军即将渡海击辽之事,广而告之,如此一来,或许能让清廷权贵退出关内,返回辽东。”
孟浚闻言沉思片刻,随后摇摇头,笑道:“顾先生之言,略有不妥,如今多尔衮抽调关外之军,入关作战,正可令其千里迢迢而来,待两军对峙时,届时后方传来盛京受到威胁的消息,此必能令多尔衮进退失据!”
顾炎武细想了一下,点点头道:“大王所言甚是,是臣思虑不周。”
随后孟浚抛下心中诸多俗事,专心游览大山,一行人兴致勃勃,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味,偶尔传来鸟儿的鸣叫声,让人不禁心旷神怡,一时间孟浚心中急躁的心情逐渐变的宁静平和。
在下山之时,有随军文官写诗夸赞孟浚。
文治昭昭开盛世,武功赫赫靖太平。
剑指山河风云变,江山万里春风绿。
虎贲百万震宇内,将军百战威名扬。
孟浚听罢,哈哈一笑,随后言道:“天下尚未不安宁,此诗过誉了。”
顾炎武于侧而笑道:“大王何必自谦,今清廷之势,犹如夕阳西下,其颓势昭然,此皆因大王之伟略,方有今日之胜景。”
孟浚摆摆手回道:“所谓兵凶战危,此非我一人之力可为,皆因诸军效死,群僚同心之果。”
………………
陕西,庆阳。
孟乔芳在撤离西安后,信骑四出,调凤翔,平凉,巩昌,临兆等各地尚听朝廷的州县之兵,齐聚庆阳府。
只是孟乔芳知道陕西残破,但也没料到集结而来的军队是如此的不堪。
清廷四处用兵,陕西边镇之兵,多有调动,留下的这些兵,只能说和崇祯时期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集结至庆阳的清兵,兵册上人数四万多人,实到不足三万人,且衣甲不全,兵刃多有缺损,这些乞丐兵让孟乔芳看的直摇头。
清廷自从丢了江南赋税之地后,对各地的驻军饷银发放,也是时断时续,许多绿营兵私下里都偷偷说:“当明军时,钱没发足过,当了清军,一样军饷没齐,那还剃个屁的头发!”
正所谓,皇帝不差饿兵,拿多少钱,办多少事,当兵吃饷,饷都不齐,怎么让大家伙效命。
孟乔芳也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在诸军齐聚后,将庆阳府库尽数发于军中,可即便这样,摊牌到每个士兵的手上,也不足二两银子。
因此许多士兵纷纷鼓噪,言这点钱还不够朝廷补发的欠饷,孟乔芳请安泰以一千五百八旗兵压阵,斩杀十余名言辞激烈的士兵,强行镇压。
孟乔芳也不想这么干,可是没钱啊,明末时,陕西一直都是流民的大本营,多少名声响亮的大头领,那都是出自陕西,究其原因,便是天灾人祸,可到现在才几年,孟乔芳能给每个士兵凑个二两银子,那都是手段高明了。
可士兵依旧不满足,孟乔芳既然发不出钱,也只能用强硬手段,来解决这些刺头。
这些乱七八糟的兵,孟乔芳当然不会以为重心,孟乔芳可直接掌控的八千西安绿营算是比较精锐,至少衣甲齐整,还有安泰的一千五八旗兵,更重要的是陕西提督李思忠发来捷报,已经攻破延安府城,斩杀叛将王永强,俘杀降兵两千余人。
在平叛之后,李思忠部下尚有九千余人,如此一来,一旦汇合全部兵力,孟乔芳可用之兵,四万七千余人。
对此,巡抚马之先私下对李思忠说道:“总督大人,吴三桂入陕之兵,马步军近五万人,敌我人数虽差不多,可吴三桂之兵,定然比这险些哗变的绿营兵可靠些。”
孟乔芳无奈的叹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今朝廷东有孟周,西有姜镶,此时已自顾不暇,无力驰援陕西,否则的话,我何至于此!”
就在孟乔芳整顿军伍时,而吴三桂已经稳定了西安局势。
方光琛力劝吴三桂当趁李思忠还在延安府时,先行击破孟乔芳,届时或许可以大势,逼迫李思忠投降。
如今不用说李思忠是汉军旗人,即便是满八旗,依旧有偷偷降了吴三桂的,这给了吴三桂极大的自信心。
于是在孟乔芳还在镇压绿营兵时,吴三桂出兵了,吴三桂此番留兵五千驻守西安,步军两万五千人,骑兵一万,吴三桂以一万骑兵为先,兵分两路,一路由孙文焕率领,经乾州,邠州,长武,另一路则由吴国柱率领,走云阳,淳化,石门,三水,真宁,最后在宁州会合。
两路骑兵所过之城,几无抵抗者,即便有不愿开城者,也表示愿意为吴军提供军粮,只是不愿开城让军队入城,吴三桂对此没空理会,只有灭了孟乔芳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其余的都只能算是小事一桩。
至三月二十日,吴三桂骑兵已经出现在宁州城下。
孟乔芳已经决定死守庆阳,以待李思忠之援兵。
二十二日,宁州开城,请降。
二十六日,吴三桂兵临庆阳城。
在城下,吴三桂给孟乔芳写了封信,劝孟乔芳要识得大局,什么胡无百年国运,什么愿与孟乔芳共治陕西,还有什么可以一起再光复大明之类的话,而在信的最后,吴三桂又威胁孟乔芳,不降,一旦城破,绝不轻饶云云……
而孟乔芳给吴三桂的回信,只有寥寥数语,却是狠狠的把吴三桂骂了一顿。
信:“吴贼朝秦暮楚,降而复叛,背信弃义,诚可谓反复无常甚于禽兽的小人!”
孟乔芳,字心亭,直隶永平人,初为明朝副将,后罢职归乡,崇祯三年,后金入关,孟乔芳降清,后随清军返回辽东,累封至汉军梅勒额真,隶属汉军镶红旗,清军入关后,改封刑部侍郎。
顺治二年,孟乔芳出任陕西三边总督,至今他已经总督陕西近五年时间,孟乔芳对清廷忠心耿耿,即便看起来大清似乎要不行了,但是孟乔芳依旧没有任何的异心。
吴三桂兵围庆阳,其实城中之兵,人数多于吴军,饶是如此,无论吴三桂怎么诱敌,羞辱,谩骂,孟乔芳不动如山,即便是安泰都觉得可以打一打,但孟乔芳依然拒绝,一意死守。
吴三桂顿兵庆阳城下八天时间,他已收到密报,李思忠已经在延安府整军南下,吴三桂此时有些举棋不定,不知是要撤围先击李思忠还是要继续围城。
孟乔芳打定主意,李思忠不到,他绝不出城,因为他知道,出城的话,那些绿营兵,不可靠。
只是庆阳城中,却是乱象频发,近三万各地汇集而绿营兵,八千随孟乔芳而来的绿营兵,还有八旗兵以及家眷,这么多人聚集在庆阳城中,各种矛盾,简直数不胜数。
各地绿营饷银不足,又被孟乔芳当成杀鸡儆猴的猴子,许多人心情本就不好,再加上供给粮食,发霉,陈粮,缺斤少两,几乎次次供应都有问题。
而城中的八旗兵又骄横惯了,为了给自己的家眷找好的地方安置,又在城中强行掠夺,不愿搬离者,也被其随意找个理由杀了,因此,这又和本地驻军矛盾极其深重。
正当吴三桂在庆阳城下徘徊不定之际,城内的局势却悄然生变,如同潜藏起来的风暴,只需一丝火星,便会席卷一切。
孟乔芳虽然知道城内隐患重重,各路兵马间皆有积怨,难以调和,孟乔芳每日殚精竭虑,既要防备吴三桂,又要安抚军心,防止内部崩溃。
就在吴三桂围城八日后,当天深夜,城中一处粮库突发大火,火势借风势迅速蔓延,将附近一些民居卷入其中,哀嚎,哭喊声四起。
混乱之中,有人趁机煽动不满情绪,声称火灾乃八旗兵故意所为,说这些鞑子宁愿烧掉好粮食也不愿意给他们吃。这种鬼话,只要稍微带点脑子就知道是胡扯,但就是这令人可笑的鬼话,竟点燃了绿营兵的愤怒,一场冲突就此爆发。
绿营兵纷纷拿起武器,冲向八旗兵营地,深夜中,火光冲天,许多人在狭窄的街巷中交锋,甚至便连敌我都有些难以分辨。
庆阳城一夜之间沦为人间炼狱,厮杀声甚至吓的吴三桂认为孟乔芳派兵袭营了,直到城内火光冲天,吴三桂虽不知道为何,但如此大规模的大火,已经杀声震动的场面,吴三桂认为绝不是什么诱敌之计,随即吴三桂立刻点兵,打起火把,趁机夺城。
在这场混战中,一些绿营兵见形势不利,在吴三桂攻城后,立刻打开城门,选择向吴三桂投诚。
消息传至孟乔芳耳中,他心急如焚,试图挽回局面。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随着吴军入城,越来越多的士兵倒戈相向,即使孟乔芳亲自率领残部拼死抵抗,但在这般乱战之下,终究大势已去。
直到次日清晨,庆阳城终被吴三桂所夺,孟乔芳则被部下被绑缚而降,落入吴三桂之手。
(好久没写大章了,今天发个大章╭(╯ε╰)╮)
(https://www.91book.net/book/54498/43808.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