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德高望重

第三百四十三章 德高望重


  随着一句一句杀人诛心的话从昔日和和气气的同僚嘴中吐出,跪在地上的汪广洋骤然浑身发冷,鼓破万人捶,而今他的情况与当年被杨宪打压时有什么区别呢?

  或许我这样的人,就不该混迹朝堂吧……

  汪广洋把头贴在地面,流放斩首都可以,只求个通透,在如此下去恐怕他都要悬樑自尽了,自回返京城以来就倍感无力,仿佛整个人陷入泥沼之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朱标幽幽叹了口气,汪广洋才情能力都够,否则朱元璋怎么会特意把他扶持起来,这种机会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真正的废物连利用价值都没有。

  只可惜汪广洋心性不足,可能是因为出身高门大族,行事作风偏传统,颇得中庸之道,这个性格放在唐宋可以,但在明朝开国年间是不行的,李善长杨宪胡惟庸,这些人虽然也是拿笔的,但人家手里也提的动刀子。

  朱标面向自己父皇躬身行礼说道:“儿臣启奏父皇,汪相入朝以来兢兢业业,虽无大功但亦无大过,纵无功劳也有苦劳,众卿家多言未免太过苛刻,汪相怎么也是父皇亲自简拔的人,又怎么会是那等邪佞之臣。”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森寒的看向那些叫的最欢的官员,汪广洋是他亲手立下的,如今虽然不行了,但也绝不可能是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之臣,否则不就是承认他自己识人不明,这些官员就真的那么恨汪广洋?不过是借机指桑骂槐罢了。

  下面那些激动的官员声势一缓,一些正直的御史言官和汪广洋的几个属官都纷纷求情,大家也都清楚汪广洋确实没有做过什么违法乱纪之事,一直沉默不语的胡惟庸和六部尚书也都纷纷开口,紧着太子爷那句纵无功劳也有苦劳。

  明着是求情,但在朝堂上无功就是过,朝廷给你俸禄自然是要你为国效力,又不是来让你养身板的,这也就是文官集体给汪广洋这辈子盖棺定论了,身后名再如何也逃不过一个无能。

  汪广洋木然的抬起头心中猛然想要一头撞死,让这些嘴里念着什么堂皇大意的同僚们看一看,你们平日对我的相令敷衍了事,而今却是想要给我套死一个无能之名,这是休想,我汪广洋绝不是惜身保命空谈误国之人。

  六部侍郎们则是开口跟自家尚书开始唱反调,就是要严惩汪广洋渎职之罪,同时也是为了向皇帝表示他们各有目的,绝非同党,否则这个场面就不好了。

  上面的朱标也看出来了,当即看着官员们大声说道:“肃静!丞相任免乃是国之大事,自有圣上定夺,汪相再如何也还是朝廷大员,尔等之话过于偏薄,都静候圣上之命吧。”

  朱标的话一出,勋贵那边自然附和,虽然他们也乐于见成文官们打出狗脑子,但是也知道把皇帝惹怒了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

  砰!

  随着御案上传开声响,所以官员包括朱标都朝着龙椅跪了下去:“请圣上息怒,臣等恭听圣裁!”

  朱元璋看着百官低垂的头颅下令道:“汪广洋身为当朝左相不思为君效力为国尽忠,只知宽和自守与奸人同堂而不能去,沉溺酒中醉于诗乐,深负朕望,罢免其左丞相之职,削其忠勤伯之爵,贬为雷州参政,即可启程赴任,无诏不得返京!”

  这就是被丢到边疆了,而且还是海南那边,只比当年流放要强那么一点,起码还有个官职,汪广洋听到这里猛然清醒了,甚至感觉一阵的轻松自在,仿佛回京这段日子就是一场浑浑噩噩的梦魇,而今终于摆脱了。

  神志一回再也不想撞柱子了,眸中光芒闪烁然后立刻狠狠磕头高声说道:“罪臣领命,辜负天恩罪该万死,然则圣上宽仁留臣一命,余生必定尽心竭力治理地方,以图报皇恩。”

  其余百官也只能齐声拜倒:“伏唯圣上英明神武,臣等拜服。”

  朱元璋也懒得再说什么,挥挥手后汪广洋离朝而去,他此生再回来的机会也不大了,不结党,不营私,做人低调,从不惹是生非这等中庸之道,或许在太平时节是做官的标准,但确实不适合做朱元璋手下的官员。

  汪广洋的退场也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甚至因为他这个左相当的太老实,胡惟庸都不需要着手清理中书省就能直接接手,里面的人早就投靠他了。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户部侍郎立刻上前说道:“中书省职责重大,而今朝野内外政务繁多,还请圣上圣心独裁,钦命统领中书总领六部的人。”

  其余人也纷纷进言,朱元璋点点头说道:“众位卿家可有何人选,不妨说出来商讨一下。”

  朝中安静片刻,胡惟庸作为右相当先说道:“左相之职责重大,需德高望重之辈方能服众,非常人所能行,微臣举荐中山王徐达或者奉议大夫宋濂,中山王开国之初就兼任过中书丞相之职,而宋濂乃是国之大儒更是太子之师,此二人再合适不过。

  这话一出武将那边顿时乐了起来,虽然胡惟庸也不错,但到底不是武将,他们自然更希望徐达能当上左相。

  文官这边六部的人没有说话,只有国子监和御史台众人则是支持宋濂,毕竟在他们眼里宋龙门德高望重,而且为人清正廉洁,是最有资格的人。

  朱标看了眼胡惟庸,这家伙说了两个最不可能当选的人物,徐达早就位极人臣,再给他左相之位那就是要他去死,宋濂为人处事比汪广洋还中庸,确实没有太高的行政能力,何况人家现在还处于回乡养老阶段。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臣以为最合适之人选莫不过右相,胡相早年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开国后便入中书省为官经验丰富……”

  有人领头后胡惟庸的声势顿时起来了,淮西勋贵那边也纷纷表示支持,毕竟他们也知道徐帅当左相的几率太小,还不如支持胡惟庸,到底都是淮西老乡。

  …………………………


  (https://www.91book.net/book/620/623486811.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