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七百八十章 抑商

第七百八十章 抑商


  还有那张海图,就是元朝市舶司留存下来最精细的海图也比不上万一,他私下也叫通晓海图的心腹过来看过,皆瞠目结舌。

  种种的疑虑压在心间,难免起了鬼神之说,可他却是一声都不敢问,实在是问了又能如何,还不是殿下随便说他随便信。

  难不成还要绑着殿下去寺庙道观驱邪不成,恐怕还没绑住殿下,他自己已经人头落地了。

  这天下谁都不会信也不敢说太子殿下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那么他最好能孤身一剑挡百万师。

  半个时辰后朱标有些口干舌燥的停住了嘴,接过刘瑾特意放凉了些的茶水饮尽:“明日本宫要见见商帮的代表们。”

  吴良回过神应道:“诺,只是区区商贾,殿下实不必…”

  朱标摇头道:“他们将会越来越重要,对外贸易的商路一开,沿海这些州府必然兴旺,朝廷将来的赋税就靠他们了。”

  吴良沉默了片刻:“殿下,这本不该是微臣这等武勋该谏言的,但商贸兴旺,夺利甚厚,寻常田间耕作的百姓必见利思迁,若天下百姓众皆逐利,导致田亩荒废产粮减少该如何是好。”

  朱标用欣赏的目光看向江阴候,这就是为什么他会指定吴良为远洋统帅的原因,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莽夫。

  崇节尚名,远女色轻钱财,镇守江阴十年来场住于城楼之上枕着刀戈过夜,开国后在空闲时,则经常宴请儒生讲授经史,兴建学校广屯田,劝君减少赋税,这是有秦汉时名将的风采。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担当开启一个时代的任务,出海远洋面对的是方方面面的问题,不是一两个骁勇善战的将军能承担的责任。

  郑和无疑做的极好,可现在他太小了,朱标不可能等他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朝中诸将之中,除了达邓愈外,朱标属意最适合的就是吴良了。

  现在吴良所说也是朝中大多数官员的忧虑,汉时便也出现过此等情况,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舍农桑趋商贾,最终导致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织百人衣之。

  随之而来的便是重农抑商政策,其实并没有错,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要求均平的伦理文化,衣服有制,官室有度,蓄产人徒有数,舟车甲器有禁……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訾,无其禄不敢用其财。

  而商业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贫富的两极分化,时刻威胁小农社会均平、宁静、停滞的生活伦理,也只有采取重农抑商统治政策才能实现和维持静态伦理文化秩序。

  如果没有海外诸国,估计朱标也会安心维持这个传统,毕竟他的身份不是农更不是商,作为统治者,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没有什么不好。

  只可惜不行,海外最惨烈的黑死病也已经过去了,而且有些国家也很幸运的并没有太过遭受这场劫难,人口依旧是在疯狂的增加,比如未来的第一位海上霸主葡萄牙。

  他们现在的情况大概是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动荡,狭小的国土容纳不了稠密的人口,旁边的宿敌锁死了陆上扩张的道路,唯一的希望只能是在海上。

  慢一步步步慢,哪怕是要冲击社会稳定,朱标也必须支持海外拓展,扶持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提高商人的地位,哪怕这将引来国家的阵痛。

  这也是为何他要特地来此一趟的目的,他是国家的储君,未来的帝王,只有他坚定的表明态度,这种违逆社会秩序的方案才能继续进行下去。

  当然,这也是幸亏在这个时段,恐怕也只有在这个时段他才能有这样的实力,否则无论多的英明神武的皇帝也不可能在王朝中后期,在团团的利益纠缠抗衡中推动这样损害大多守旧势力的事情。

  “这件事本宫自会妥善处理,朝廷不会缺粮,商人获厚利但也要缴纳重税,何况现如今轻徭薄税,百姓不至于大规模弃农奔商。”

  从商有赚有赔,何况是海贸,运气不好性命也要赔上,加之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社会风气就是轻视商贾,一般人家有地种就绝不会允许家中子弟去从贱业。

  有这样的社会风气,想要转变估计起码也得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大明现如今取消了人口丁税,本就是人口激增的时期,二十年后逐渐有年轻人脱农为商也不是不可以。

  目前最普遍的就是一家七八个孩子,二十年后七八个孩子每个又生养了七八个,他们现如今耕地的产粮必然逐渐开始不够养活全家,要么迁民开荒,要么另谋出路。

  但无论怎么算,人口还是远远不够的,十几二十年的时间,生在多也填不满大明现如今的耕地,更何况又多了云贵辽东高丽,甚至将来南洋也要大规模迁民。

  这还只是大明附近的地方,大明之外的土地难道不需要汉人去填充了吗,自然是要的,哪怕大明管控不到了,他们列土封疆自立为王也没什么不好,终究是殊归同源。

  江阴候叹了口气,其他地方他不知道,但这沿海州府,有宋元留下的记忆在,这里的百姓世族,是清楚从商海贸能获得的利润的。

  不提商帮世家,已经有好些小门小户,暗自造了海船,不大,但也足够装些丝绸瓷器饰品了,就等朝廷舰队出海,他们跟在后面去挣金银。

  只要这些人获利而归,其余同乡之人也会效仿,就算是不敢出海,也就卖了耕地转为商贩,毕竟海路一通,不用他们去也会有海外的藩夷来。

  听了吴良的话,朱标也是有些意外,果然是利益动人心,区区小舟小船,竟然也敢直面海浪了,那么沿海州府商人的转化率必然是要比朱标预期的高很多。

  俩人沉默了片刻,吴良也就清楚太子殿下的意思了,不论情况如何,远洋海贸势在必行,那么他作为臣属,应尽的规劝职责已经尽了,剩下的就是专心远洋的职责,他同样会尽心竭力!

  …………

  谨身殿中,大明的皇帝陛下显然有些烦躁,锋锐凌厉的眸光四射,下面所立官员们的寒毛直竖,小腿肚儿有些抽搐,心中莫名感觉跪下应该会舒服很多。

  随着太子的前往,一直没怎么被朝中官员们重视关注的远洋舰队终于隐藏不住了,着实没有想到,太子竟做到了这等地步,实在让人意外。

  尤其是户部的官员,沿海造船厂可一直没有加大过钱粮的投入,怎么就不声不响弄到了如此大的规模,思来必是殿下自己贴补的了。

  说起来茶马司北上贸易所获的金银,一直没有归于国库,原来是投在这里了,生气(*`へ´*)户部尚书如是想到。

  “圣上,靖海候驱逐了倭寇,海路通畅我等自也希望与海外诸国贸易往来,宋元凭此所获巨利,我大明自亦可也,只是这当由朝廷主持,开市舶司定价通商,怎可轻易放民间商贾入内。”

  是啊,由市舶司职掌检查进出船舶蕃货、征榷、抽解、贸易诸事才是正途,寻常商贾入内也当监审,以防泄露我大明机密与外藩。”

  “太子殿下年幼,必是让那些世家商贾所诱导,何该传令地方将那些奸佞小人抓捕,就地斩首!”

  …………………


  (https://www.91book.net/book/620/732955747.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