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凶多吉少
边关战报,第一封往往不可能引起太大的风浪。毕竟,常规操作嘛。
这两军交战,尤其是防守一方。为什么防守?说白了就是实力没人家强,干不过人家。
大辽军队,最起码在那个时候,野战无敌,他们多的是骏马,大辽群众更是在马上长大的。自小放牧,都是天生的骑兵,自然是骑射无双。
而大宋朝,就逊色多了,别说会骑马的,会特么养马的都没几个。
冷兵器得战场上,步兵对骑兵,野战的情况,那就是找死了。
大宋朝多步兵,战略上更是保守。所以,一旦交战,多是在防守。
防守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并且位置固定,总不能搬着城墙四处作战吧。
它有它独特的作战方式,高筑城池之余,最重要的那就是与后方要有足够的联系。
人家敢过来打你,肯定有所依仗。原则上,实力是大于你的。
这时候,守将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估计,这点人,我能不能守住?需不需要叫点援兵?或者需要多少援兵?
就有那聪明的,我不管你有多少敌人,只要来了,我就请援兵,要多少?多多益善。
这样,我就没什么责任啦。
我输了,是你援兵来晚了。赢了,总也有一份功劳。至于大军来回奔走,劳民伤财,这个就不在那些个聪明人考虑范围之内了。
而且,你还不能说他错。我特么有事情还不能汇报了?
当然,这样的小聪明,有些人是不屑于为之的,但是架不住用的人多啊。
这样,就好像是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喊的多了,人也就不当回事了。
于是这军中第一封接敌战报,也就不受重视了。真有那较真的,比如赵光胤,哪怕你说的是真的,老子也就是不管,爱咋咋地。就是要杀一杀这股子歪风邪气。
到了后来,这军中第一封战报就只报告接敌时间,地点,敌军数量了。然后,派不派兵,派多少兵,那就是后方说了算的了。
杨六郎本来是不屑于用这些个手段的,只是,这三年来,随着自己手下越来越少。他有时候也是不得已,不得不用。
所以,接敌第一封战报,到底成了常规操作。
早在杨宗保救援之前,疾风骑就救了杨六郎的信使一名。
这第一封战报朝廷上下是早就知道的。但是,并没有引起波澜。
你又不是没说过瞎话。
大宋皇帝陛下显然是没把这份带血的军报当回事的。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
赵光义的寿辰越来越近了,这占用了他太多的精力。
毕竟,皇帝过寿,万邦来朝,举国欢庆。
随着赵光义寿辰临近,整个汴京城也热闹起来了。
行人来往轻盈的脚步声、小贩叫卖小吃的声、演杂耍的观众叫好声、清官人们弹琴唱曲声、文人士子们吟诗作赋声、番邦使臣入城的争吵声等等等等,无不显示着繁华。
汴京城的盛况,在此时此刻的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仪式大致分为两个部分。
早朝叩拜仪式,晚宴仪式。
相比于严谨的早朝仪式,晚宴仪式就宽松多些。
朝臣们可以带家眷参加。
由于招待宾客众多,晚宴从早晨就开始筹备。
皇帝寿辰,番邦使节入城,汴京城里鱼龙混杂,皇宫守卫远比之前多了一倍。
赵光义这个老色棍,贼心不死,指定杨家八妹参加晚宴,这司马昭之心,已经是毫不掩饰了。
群臣按照爵位、品级分座次,桌上摆放一盏盏金壶银杯的琼浆玉液、盘中摆放着御厨精心准备的佳肴。
赵光义身穿龙袍,高坐在龙椅上,红光满面。皇后李氏,一身凤冠霞帔,端庄肃穆,陪坐在身旁。
下首坐着以魏王赵光美为首的一群龙弟龙子龙孙。在他们身后,坐着一群王妃、郡主、公主。
好一片其乐融融。
当一百零八声鼓声响起的时候,皇帝赵光义的寿宴,正式开启。
但是,就这些时,就有那边关急报到了。
大宋信差,可以宫中骑马,即使在这皇宫大院,撞死人也是无罪的。
就是这么任性。
这信使,纵马入皇宫,如入无人之境。大殿之下,这才甩登落马。跑步进殿,嘴中大喝:“边关急报,请陛下御览。”
说着,人就已经倒了下去。八百里加急,到了最后,凭借的,无非就是一口气罢了。
就有那小黄门将搭链接过来,检查没有机关之类后,呈送给了赵光义。
到底是马上的皇帝,自有那么一股子雷厉风行。他一挥手,就有人将信使搀扶了下去。
他撕开火漆,立刻就看了下去。
“吾皇陛下金安。辽军入寇,其韩延寿狡诈,频频攻袭我静难、平狄、清夷等地天朝大军,然后继续进犯妫、檀等州。接着又攻飞狐,陷定州,围赵州,肆意劫掠各州,情势以急,臣等死战,禁闭雁门关,…然其增兵致二十万……围猎偏头关……”
高怀德的战报还算客观,这也是应有之意,边关情形事无巨细,都是实话实说,只是他这见死不救,却是春秋笔法。
什么禁闭雁门关,死战退敌,辽军主力一直是围着偏头关在打,雁门关根本连个毛都没有沾到。
但是,谁在乎?
不是还有杨六郎么?不是还有杨家军么?
他又伸手,这次就是杨宗保写的那些战报了,他看了一下,心里就是一惊。
三份战报,一份比一份急促。并且这战报不是偏头关军士送来的,是高怀德的信使捎过来的。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杨六郎的信使根本就是死了的。
这战况就实在令人堪忧了。
就算再不喜欢杨家将,但是杨家的人品是靠得住的。尤其是这杨六郎。
即使他偶尔也会耍些小手段,但是,归根到底是个不会说瞎话的。
这战报一字一句,分明就是朝不保夕。
偏头关的情况,赵光义是了解的。连年征战,兵丁死伤,从无补充。他手下能还有三万人就不错了。二十万辽军抢城。战况激烈就可想而知了。
结合高怀德的军报,赵光义心下判定:这杨六郎这次,真的时凶多吉少了。
(https://www.91book.net/book/63408/42243246.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