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程老滑头的做法。
推荐阅读:让你送外卖,你到处招惹嫌疑犯 冷情邪王独占丑妃 假千金她直接摆烂发疯啦! 叶罗丽梦之花 恐怖修仙路 上交空间门后,我成了国宝 罪恶分解师 末世指挥官 家祖朱元璋 背靠空间好乘凉:美艳辣妈成首富
第八十七章:程老滑头的做法。
“那王文度,其实是武后的人。”
侯爷此话一出,场面便安静了下来。
“永徽六年(编者按:公元655年),卢公出兵之前,朝中尚为‘昭仪’的武后,与王皇后之争,众朝臣皆看在眼里。”
“当时主要是几股力量牵扯其中。‘五姓七望’稳坐泰山,虽是明面上支持王皇后,暗地里不过两边下注。而太宗旧臣,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文臣一系,自是王皇后一派。”
“至于武将们,以英国公李绩为首。李绩不表态,武将们只做事不关己之态。”
“毕竟此事事关重大。若是武将们公然支持哪边,哪边便是多了一个最重的砝码。”
“其实老将们心里都清楚,陛下心向武昭仪。可王皇后从无错处,如果随便废后?岂非取乱之道?”
“向着王皇后,会失了圣心;向着武昭仪,又会与凌烟阁那些文臣为敌。”
侯爷嘿嘿一笑:“这些老将们,看着粗豪,其实都滑头着呢!谁也不会出这个头的。”
“剩下的,自然是‘许敬宗、李义府’这些攀附武氏、押宝‘新后宝座’的那群朝廷‘新贵’。”
“这一年九月,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入殿,陛下问长孙无忌,‘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吾欲立昭仪为后,何如?’二人都声言反对,陛下自是不快。第二天,又问他们,结果,那褚遂良把笏板扔在一边,叩头流血加以阻拦!气得武昭仪在帘中大喊,‘何不扑杀此獠!’”
“后来,陛下单独召见英国公。国公知我大唐军方的力量,只能归于陛下,绝不可涉入此中,偏袒任何一人。遂与陛下言道,‘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陛下见此,知道军方绝不会动,这才定了废后心意。”
“结果到了十月十三。因‘阴谋下毒’的罪名,王皇后和萧淑妃到底被废为庶人,家眷削官免爵,流放岭南。”
“不过七日之后,陛下便下了诏书,立武氏为皇后。又外放了褚遂良等人……”
“国公本意是保持军方的中立,没想到,终究算是在武后上台之事上,变相的帮了她一些。我想,国公对此,只怕心下,是有些悔意的。”
“之后,武后便想把自己的手伸到军方内部,却都被英公拦下。于是武后心有不满,开始着意针对军方了。”
“王文度,便是这其中的一枚棋子。”
“他在军中行‘矫诏之计’,此一招却非是阴谋,实乃阳谋是也!”
“卢国公此时,一种选择是‘遵旨’,但是定会‘功绩全失,阵前放跑了贼逆阿史那贺鲁’,回京之后,便是要面对陛下的雷霆之怒”。
“另一种选择,便是‘逆旨’!到时候即便一战成擒,抓了那阿史那贺鲁来,这‘抗旨不尊,藐视皇家’的罪名,也是实打实落到头上的!”
“即便陛下宽宥,卢公搬出来那个‘将在外君命不受’的说法,只怕也挡不住武后底下那一群人,如疯狗狂噬一般的群起而攻。”
“毕竟,他们只要把那‘居功自傲、藐视天家、大不敬’的名头扣上来,军方其他的将领,也就不好为卢公说话了。”
“接着,到那关键时节,王文度死与不死,便不再重要,虽然多半是要死的了……武后知道陛下又不是真的想苛责卢公,她定会站出来,为卢公出头说话,做出一副力保其身家性命的样子!”
“而陛下,定会顺势为之——”
侯爷说到这里,眼中精光连连闪动:“嘿,于是‘保下卢公’这等天大的人情,军方愿不愿意,也只好承下。就此,便会被迫与武氏之人,多少有些站在一条线上了。”
“此计着实歹毒!卢公难选,却不得不选!”
“毕竟人家传的是实打实的旨意。只不过,是那武后,借着替陛下处理政事之机,自行拟旨罢了。”
说到此处,侯爷双掌一拍,哈哈笑了起来:“要说,还得是卢公他老人家!如此进退两难之时,他却来了一招‘以屈求伸’!”
“明知这王文度行‘矫诏’之计,卢公权衡轻重,竟是遵旨而行。不光鸣金收兵,包括后来屠城劫掠之事,他也任由那王文度做主!便是苏定方将军如何吵闹阻拦,他都不理!”
“如此一来,他把那些不是之处,全都坐在自己头上。虽然一时丢官罢职,却保住了军方的大势,让军方可以不在武氏一边,依旧绝然而独立,只忠于陛下便可。”
“更重要的是,陛下任由武氏‘帮政’,所引起的大错,也藉此全由卢公一人承担!卢公表面虽罪,实则,乃是保全了陛下的面子。”
“陛下只要稍加察查,自然知道此中种种,定会不负卢公心意。果然,不久之后,卢公复起,圣眷依旧。”
“卢公如此行事,不但让武氏逼迫军方站队之计落空,又全了陛下颜面,可谓两全其美了。”
“只是那武氏,后位稳固,圣眷日隆。如今又怀着龙子,当真一人之下,权柄无两。依附她的‘笑里刀’、‘人猫李义府’之流(编者按:李义府绰号人猫,笑里藏刀这个成语,就是从他这里来的),长安城里,如今横着走。”
“你程伯伯和他,私底下因为些店面银钱之事,起了些小小冲突,卢公让你程伯伯收敛些。”
侯爷说到这里,环视众人,又看着小鱼儿道:“你程伯伯来邀我入府,也是卢公之意,借着和我们这些‘逆臣之后’的接触,故意弄些是非难言之事出来,露些把柄给他们,暂避那武后之下,新贵之人的风头……”
“小鱼儿,爹想知道,这种环境之下,你要如何让这‘百花杀’,能送到陛下与武后的面前?”
这一番朝廷旧事讲下来,侯非鱼听得十分过瘾。
虽然惊讶于程咬金竟是个如此精明之人,与后世小说里那个“瓦岗寨混世魔王”的形象全然不同。
但是见过了李淳风、狄仁杰和袁天纲这些历史名人以后,他已经彻底明白,能在我中华泱泱历史之中,留下名字的家伙,无论哪个,都绝对不是白给的!
见侯爷问起自己,整理一下思路,慢慢道:“爹,咱说过了李淳风,来过了程伯伯,你们又去了卢国公府上赴宴。同时家里这边,就有个采药的诬陷于我。”
“可偏偏就这么巧,来了个会断案的狄仁杰!”
“他帮咱解决了问题之后,袁天纲这个神人又来,还颁了旨意,让咱家搬到长安城去住了——”
顿了一顿,叹了口气道:“而且还点了我的名字。”
“最近这一串事情,单单只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针对咱府上,在运作些什么?”
“还有,程老爷子!”
说到这里,侯非鱼笑了笑:“他一辈子贪功冒领之事无数,程伯伯他们兄弟几个,又是长安城里有名的‘老字号纨绔’,哪里找不到一件自污之事给人做把柄呢?一定要和咱家联系上么?”
“老字号纨绔?”侯爷和夫人听着这个说法有趣,都轻声笑了起来。
“所以,我总觉得,这事,不是那么简单。”
“既然程爷爷敢在这种时候来找咱家,多半便是不怕其中的影响。”
“那咱们,也未必不能去找他看看。”
“爹,我想以小辈身份,去探望他老人家,看看他的态度究竟如何,能不能打探些什么出来。”
“若是能见到程老爷子,探些风声回来,那就算是赚了!而且说不定就有机会,把这道菜,上达天听!”
“若是他不肯见我,我一个小小的孙子辈,又不丢人。”
说到此处,侯非鱼嘿嘿笑了起来。
“更何况,我还是个‘有名的傻子’呢,怕啥?”
【作者题外话】:作者的话:
关于“五姓七望”,“姓”是姓氏,“望”即郡望,是指某一地域范围的名门望族。所谓五姓七望,实际上说的是在七个郡中的五个豪门姓氏,其中李姓有两支: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崔氏有两支: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五姓七望”一说出于隋唐时期,但追其根源,却要说到东汉时期。东汉时期的门阀制度兴起,高门大姓也随之兴起。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使得一些以经术起家的官僚受到重用,而他们的门生又遍布天下。这些官僚的后代也因为家学渊源而得以累世为官,到东汉中叶,大姓豪族逐渐形成。
门阀士族发展到顶峰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高门”与“寒门”泾渭分明。由于当时朝廷的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而举荐权完全被门阀士族所垄断,导致高门子弟哪怕没有学识也可入朝为官,而寒门子弟哪怕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仕,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初期,门阀士族进入到了最后一个辉煌期,当时的士族仍是王朝最重要的核心支柱,“五姓七望”则是其中的顶流,人人心目中都以五姓七望最为高贵,就连皇帝也不惜采用生拉硬拽的方法直接把自己的家族强制融入士族。比如,隋文帝杨坚就坚称自己是弘农杨氏的后人,以自高身价;唐高祖李渊也声称自己是陇西李氏正宗传人,在当时都曾引起争议。
不过,“五姓七望”的豪横地位也让皇族深感忌惮。武则天自掌权起,便开始大力扶持寒门子弟,并扩招科考的范围,“五姓七望”的地位开始动摇。到了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这些门阀士族惨遭灭门式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https://www.91book.net/book/7032/101334943.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