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七零年代女厂长 > 130

130


  饲料厂相对于食品和衣服,  毛利润要低得多。虽然摊子铺得并不小,员工也因为两次扩招达到了三百多人,但饲料厂其实一直处于亏损边缘。

  

  如今有了这笔新订单,  加上辰山县养鸭基地在不断扩大规模,  对饲料的需要量一直在增加,  饲料厂总算步上了正规,  勉强能盈利了。

  

  饲料厂这才算真正步上了正轨,  余思雅也能松一口气了。

  

  可没轻松几天,  余思雅就在广播里听到了一则新闻。

  

  1979年5月,  □□宣布首钢、上海柴油机厂、天津自行车厂等八家大型国企率先进行改革。

  

  在此之前,国企大到一台机床,  小到一颗螺丝钉都要按照计划生产,  企业严重缺乏自主性,  这个年代国企是属于政府机关的附属和一部分。但这次改革明确了两点,  一是给企业一定的利润比例分成,就像余思雅上次给梅书记建议的那样,给各公社养殖场一定的利润自由支配。二是给企业一定的自主经营权,  这八家企业的生产、购销、资金利用、人员任免、招工等将不受计划委员会和当地政府管辖,由企业自主经营!打破了传统的吃大锅饭模式。

  

  这是国企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余思雅听到这个消息是既欢喜又紧张。欢喜的是国企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将给国企注入新的活力,提高生产力,生产力提高了才能丰富有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

  紧张的是,  绝不会仅仅只有这八家国企开始改革,  这只是一次尝试,相信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企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以后国企,  还有即将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私企,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做支持的外企都将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大放异彩,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跨国大财团就不提了,光是这次参与改革的首钢就足足有二十万员工,这样的巨无霸大企业对他们清河鸭这种根基弱的集体企业,轻轻松松就能碾压。

  

  好在双方目前不在一条赛道上,不用太过焦虑,但料想不久的将来,食品、服装、饲料这三条赛道上都会有越来越多实力强劲的玩家进入。

  

  他们清河鸭在辰山县还算有点牌面,到了省城也算勉勉强强过得去,但真论规模和竞争力还远远不够。在全省的名气很多都是省报、电台、电视台的正面报道所带来的,实际上他们的产能和销量还远远够不上一个大企业的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名气大于单位本身的实力。

  

  虽然目前清河鸭有两千多人了,可划分到三个厂子和一家养殖场,单独算下来,也就食品加工厂的职工勉强过千,饲料厂和服装厂都只有几百人,名副其实的小厂子。

  

  这条新闻报道激起了余思雅内心深处的危机感,他们清河鸭这点先发优势还远远不够。

  

  目前饲料厂已经踏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接下来就只等几个月后,农业厅的领导和黎市长那边看到了切切实实的效果再大力推广。她目前也不宜做太多,当务之急是要将服装厂的规模和毛利润提起来。

  

  食品厂受制于饲养鸭子的数目,而且保质期有限,短期内没法大规模提高产能和销量。只有服装厂需求最广,一旦有订单就能马上购进材料扩大生产,迅速占领市场,保持先发优势。

  

  余思雅当即联系了丁舜,通知他周末有空到省大门市部这边,余思雅想跟他好好聊聊。

  

  周日这天上午,丁舜一大早就过来了。

  

  但他没想到余思雅比他还早,已经在办公室里等着了。

  

  “坐。”余思雅指了指桌子对面的椅子,“丁厂长,今天叫你过来,是想了解一下服装厂的情况。”

  

  丁舜坐下,笑呵呵地说:“好的,余总,你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

  

  余思雅轻轻颔首说:“说说员工数量,每天的产能,还有库存吧。”

  

  丁舜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我有些数据记录在了本子上,有时候要看下数据。”

  

  余思雅含笑点头表示理解。

  

  丁舜扫了一眼本子上的数据,说道:“余总,目前咱们服装厂总计有543名职工,其中管理人员8人,设计师7人,老师傅……每天产能在1200-1400套服装之间,库存目前有各种款式的衣服、裤子加起来约两万多件。”

  

  余思雅在脑子里计算了一下这笔数字,不禁皱起了眉头:“五百多名员工,就算扣除掉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和设计师,也有五百人出头,产能不到一千五百件,也就是说一天人均生产衣服不到三件。这个效率太低了。”

  

  又不是羽绒服那么麻烦,而且一件几十块,利润比较高。夏天到了,很多是短袖短裤、衬衣、裙子,相对来说做工要简单得多,价格也便宜,就几块钱一件,这个量也就勉勉强强能维持服装厂的经营。

  

  丁舜苦笑了一下说:“余总,我们还安排了一百多名职工去处理鸭绒。余下的才是生产衣服,主要是……现在两个门市部的销量只有这么多,我们也不敢生产太多的衣服,怕卖不完。”

  

  原来症结出现在这里。余思雅点头,又问:“上个月,两个门市部总共拿了多少货?”

  

  丁舜翻了翻本子:“一共拿了一万四千套服装,其中有五千套是春装,九千套是夏装。”

  

  听起来不少,对两个门市部来说,这个销售业绩也不错了。但两个门市部远远没法消化这么大服装厂的产量。而且这还是最近他们清河鸭名气很响,上了几次省报和电视台,带来了不小的带动效果,不然估计销量还要低一些。

  

  果然,只靠自己开直营门店来消化产量是远远不行的。两个店根本没法消化一个五百多人服装厂的产量,更何况余思雅的目标还远不止于此。

  

  至于不断地开门市部,余思雅想了一下就拒绝了。开这么多门市部需要人管理,现在人才千金难求,要找到合适的管理人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太费神了。而且现在交通、通讯极其不发达,将门市部开到其他省市隐患很多,最麻烦的是监管问题,因为距离原因总公司没法随时了解到外地门市部的经营状况,要是遇到动了歪心思的,做假账甚至是携款逃跑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八、九十年代,某些厂子或单位会计、管理人员携款逃跑可不是什么新鲜事。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容易出问题。

  

  这招行不通,那得走另一条路,暂时跟百货公司和各供销社合作。等以后民营经济进一步开放,这个问题就不愁了。

  

  余思雅心里已经有了些想法。

  

  她对丁舜说:“销售的事你不用操心,你就管一件事,将产能提上来,同时质量一定不能出问题。咱们这生产效率太低了,你回去就重新部署,产量至少得翻倍,甚至更多,不要怕卖不出去,有我兜着,大家敞开了生产,越多越好。”

  

  丁舜眼睛一亮,有些不确定地说:“余总,那咱们放开手干了?”

  

  余思雅好笑地看着他:“担心什么,天塌下来还有我顶着呢!”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余总,我这就回去制定新的生产目标,一定会加快生产的!”丁舜雄心勃勃地说。

  

  余思雅含笑点头:“成,你去忙吧,过几天有了好消息我通知你。”

  

  等丁舜走后,余思雅下楼去了服装门市部花钱买了六套衣服,两套男装,四套女装,分别给家里的三个孩子买的。

  

  一下子买六套衣服,那可是大主顾了,加上余思雅的身份摆在这里,售货员连忙通知了张剑英。

  

  张剑英笑眯眯地过来:“余总,你亲自来买衣服啊,我帮你包起来,你一次性买这么多,有折扣。”

  

  门市部什么折扣,余思雅不清楚吗?张剑英这是想讨好她,她不缺这几块钱,更不想自己带头坏了规矩,于是笑眯眯地问道:“哦,打几折?”

  

  张剑英笑容满面的说:“打五折吧。”

  

  要她说啊,余总就是直接拿衣服都没关系,毕竟谁不知道余总是他们清河鸭的灵魂人物,这个厂子都是她建立起来的,付出这么多,拿几件衣服也是应该的。

  

  “你们也打五折吗?”余思雅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张剑英摸了一下鼻子,连忙摇头:“当然不是,咱们售货员购买打九折优惠,这是员工价。”

  

  余思雅从包里掏出钱:“九折是员工价,我也是员工,按九折算,刚才的话不要提了。张剑英同志,你做事机灵圆滑,但有时候机灵过头了,咱们清河鸭没有谁能搞特殊化,包括我在内。这次就算了,下次别这样了,不然被我查到,你就走吧!”

  

  张剑英浑身打了个激灵,脸色蓦地一白:“余总,对不起,我错了……”

  

  余思雅抬手制止了她:“结账吧,不用说对不起,我不管你以前是什么习惯,但到了咱们清河鸭就要遵守单位的纪律,大家一视同仁,该给的奖励和回报,年终奖的时候我会堂堂正正地发给大家,包括我自己。第一次就算了,回去抄五份厂子里的纪律条款交给林红旗同志。”

  

  张剑英连忙应是:“好的。”

  

  同时松了口气,余总惩罚了她,这件事也就过了。她再不敢说,赶紧给余思雅算好账,找了钱。

  

  余思雅拎着衣服回到家,两个女孩子还在做作业,临近高考,学业越来越紧张,她们最近也特别刻苦,经常挑灯夜战,两个人都瘦了一圈,下巴都尖了。不过因为乡下的教育水平要比城里差很多,两个孩子在班上的成绩并不是很出色,处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

  

  见余思雅回来,沈红英立即放下手上的笔说:“嫂子,中午你想吃什么?我去买菜。”

  

  余思雅摇头拒绝了她:“不用,你和香香安心复习吧,等建东回来,咱们去国营饭店打饭回家。这是给你们买的衣服,下午换上,一起去逛百货公司。”

  

  沈红英接过衣服,咋舌:“嫂子,你买了这么多件啊,给建东买就行了,我们不缺衣服穿,这太浪费了。”

  

  “浪费什么?穿了就不浪费,一会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地跟嫂子去逛街,你们这就是帮嫂子的忙。”余思雅笑着说,“行了,去做题吧,建东回来我叫你们。”

  

  今天约好了要去百货公司买相机,沈建东忙到中午就回来了,余思雅连忙把衣服递给他,让他也去换上。

  

  过了一会儿,三姐弟都换上了新衣服出来。

  

  两个姑娘的是的确良波点长裙,一件白色,一件蓝色。两个女孩子一直在上学,没怎么晒太阳,加上又是18岁这样最美好的年华,皮肤白皙紧致,穿上新裙子,青春亮丽,充满了朝气。

  

  余香香有点羞涩,抓着裙子问:“红英,这样行吗?”

  

  沈红英猛点头:“行,好看。嫂子,你怎么不买一条,咱们三个人穿一样款式的裙子啊,你皮肤白,穿什么都好看。”

  

  余思雅笑着说:“我就不用了,我年龄大了,穿这个不合适。”而且虽然的确良是如今最流行的款式,价格比棉布还贵,但余思雅不大喜欢,因为的确良透气性比较差,保暖性也不行。

  

  余香香不服气:“哪有,姐姐你才22岁呢,就比咱们大一点。”

  

  沈红英也猛点头,两人都觉得余思雅挺年轻的,穿裙子一定好看。

  

  余思雅笑了笑说:“我下午还要找人谈事情呢,穿着裙子不合适。”

  

  她本来就比较年轻,在职场上给人一种不是那么可靠信任的感觉,要是再往嫩了打扮,出去谈事情就更不方便了。

  

  沈建东闯荡了社会两年了,比两个姐姐思想上更成熟一些:“嫂子心里有数呢,你们就别说了,看看我这衣服怎么样?好不好看?”

  

  他穿的一件白色的短袖衬衣,下身是一条蓝色的裤子,尺码刚刚好,但少年人还在抽条,比较瘦,穿在身上显得有点大了,不过倒是弱化了他平时那种上蹿下跳坐不住的毛孩子感觉,一下子变得斯文了许多。

  

  沈红英也有这个感觉:“建东要是再拿本书,戴副眼镜,就跟咱们学校里那些认真读书的男同学一个样了。”

  

  沈建东撇嘴:“我才不要做书呆子呢,走了,去吃饭了,我都快饿死了。”

  

  他一开口就破坏了先前那种好学生的气质。

  

  余思雅摇摇头说:“走吧。”

  

  一家四口先去吃了饭,然后去第二百货公司买相机。

  

  这会儿相机也是奢侈品,一台最普通的黑白相机都要一百来块钱,还需要票,其他贵的牌子就更不说了,不少人一年的工资也就够买一个相机。

  

  好在余思雅他们现在不缺钱和票。是沈建东用,余思雅充分尊重他个人的喜好:“建东,你看看,喜欢哪一个?”

  

  沈建东兜里有钱,也不在乎价格,专门选自己喜欢的。他一台一台地看过去。

  

  售货员认出了余思雅,非常客气,一一给沈建东介绍各种相机。

  

  最后沈建东挑选了一款海鸥相机,花了两百多块,另外又买了三卷胶卷,差不多三十块又去了。这会儿照相的成本着实不低。

  

  买了相机后,沈建东爱不释手,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着,美滋滋的。

  

  余思雅说:“你回去慢慢摆弄,也可以揣包烟去请照相馆的老师傅帮忙教教你。相机先收起来,咱们还有其他事,免得磕坏了。”

  

  沈建东连忙将相机收了起来。他本来以为余思雅会带他们去买副食品,结果余思雅把他们带到了卖衣服的地方。

  

  “嫂子,咱们不是有新衣服穿了吗?还逛这里干什么?”沈建东不解地嘟囔道。

  

  余思雅笑了笑:“我看看。”

  

  这会儿衣服款式不多,余思雅抬头仔细打量柜台里的每件衣服,偶尔还让售货员拿出来给她看看。

  

  衣服还没看完,孟兰就从楼上来了:“余总,今天什么风把你刮到我这儿来了?”

  

  余思雅笑了笑说:“我看看你们的衣服。”

  

  孟兰笑了,一扭头就看到三个青春少女少年身上崭新的衣服和明显的清河鸭标志:“你们不都卖衣服的吗?这有什么好看的?”

  

  余思雅拿起一条同样是的确良材质的裙子在沈红英身上比划了一下,笑道:“我看看啊,孟姐,你觉得这两件裙子哪件更好看?”

  

  孟兰不客气地翻了个白眼:“你们家的好看,行了吧!”

  

  余思雅将裙子放了回去,上前挽着孟兰的手说:“孟姐,我有个事想跟你谈谈。”

  

  孟兰回头看了她一眼:“我看你就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走吧,去我办公室。”

  

  余思雅回头,看着三个孩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和一把票钱塞给沈红英:“你们三个下去把纸上的东西都买齐了,然后还想买点什么,你们自己考虑,买完了就先回家吧,我还有点事。”

  

  三个孩子明白了,余思雅又要去谈工作了,点头拿着票和钱去副食品区域采购。

  

  余思雅则随孟兰上了楼。

  

  进入孟兰的办公室后,余思雅抬头打量了一番,笑着说:“还没恭喜孟姐呢!”

  

  孟兰总算升职了,当上了百货公司的副总经理,不过第二百货还是她在管理,所以她经常在这边。

  

  孟兰摆手:“我这有啥恭喜的,跟你比起来算慢的了,来,喝点水,这天气真是越来越热了。”

  

  余思雅接过杯子,喝了一口,笑着说:“是啊,越来越热了,今天我过来是有个事想跟孟姐商量。我那三个弟妹身上的衣服你都看到了吧,这是我们服装厂生产的,款式、裁剪都要好看很多。”

  

  对于这点,孟兰没法不承认:“是啊,你们的衣服挺好看的,幸亏咱们对面没你们的服装门市部,不然顾客都要被你们抢走了!”

  

  “哪有那么夸张。”余思雅笑着摇头,“孟姐,我刚才看过了,百货公司有很多跟咱们款式相差不大的衣服,材料也一样,价格也相差无几,就拿我妹妹穿的那件的确良裙子来说吧,不知道你们进价是多少?咱们的售价跟你们差不多,但我可以七折给百货公司提供货!”

  

  这会儿服装的利润还没后世那么夸张,余思雅这个价格已经是非常低廉公道的一个价了。毕竟普通的夏装也就几块钱一件,背心之类的只要一两块钱。

  

  孟兰果然有些心动,拧着眉说:“真打这么低的折扣?”

  

  余思雅笑着说:“这还能有假吗?孟姐,我知道你们现在没什么业绩要求,可以后呢?前几天首钢等八个大国企改革的事你应该也听说了,以后变才是主题,不变是不可能的。”

  

  孟兰若有所思,虽然她觉得余思雅有点危言耸听了,短期内这些变革应该还波及不到他们第二百货公司,可以后呢?

  

  这就不好说了,也就是清河鸭服装门市部没开在他们对面,不然生意肯定会被抢走。同样的价格,别人的衣服更漂亮,服务态度也更好,这么一对比,还有多少人会来第二百货公司呢?

  

  孟兰心里还是有一定的危机意识的。

  

  见孟兰拧着眉,余思雅又说:“孟姐,我也没想过独霸门市部的货柜,只要给咱们挪个地方出来就行了,顾客爱买谁的就买谁的,你们百货公司总不会亏,你说对不对?”

  

  孟兰抬头看着余思雅:“这还用说吗?一样的价格,别人当然买你们的。”

  

  余思雅当然知道这一点。她今天可不是心血来潮,在这之前,她就已经逛过百货公司和供销社了,了解到目前市面上衣服的款式和价格。要是没点竞争力,她怎么会找上孟兰。

  

  “这说明咱们的衣服好啊,而且,孟姐,如果可以,我建议零售价格稍微降低点,低五毛吧。”余思雅又放了个大招。只要生产效率提上去,量大了,生产成本也会下去,利润并不会被降低。但同样的裙子降个三五毛的对消费者的诱惑就大了,只要不傻的人都会去买更便宜的衣服。

  

  孟兰被她这一波一波的套路搞得无语了:“你这样让我怎么拒绝?这以后柜台光卖你们的衣服得了。”

  

  款式好看,还便宜,孟兰不用想都知道,这些衣服上架,肯定会畅销。

  

  余思雅厚着脸皮说:“如果孟姐同意,那我肯定没意见。”

  

  “你想得美啊!”孟兰斜了她一眼,笑着说,“如果你只是想在第二百货公司销售,我可以答应你,如果想在全省的百货公司销售,那这个得上面批准才行。”

  

  余思雅连忙笑道:“谢谢孟姐,一会儿我让秘书送几套畅销的衣服过来,再将进价表一块儿放在里面,得靠孟姐你替我美言几句了。”

  

  孟兰的位置已经够高了,余思雅也不准备去找百货公司的其他领导谈这个。由孟兰出面就行了,如果清河鸭的衣服推出后很畅销,对孟兰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这也是余思雅直接来找孟兰的原因。百货公司这么大的单位也不是铁板一块,只要有人就有纷争,要矛盾,孟兰想不断地往上爬,也要增加她在百货公司的话语权,这还有什么比做出实打实业绩更能证明自己呢!

  

  孟兰听余思雅这么说,摇摇头:“你可真是算准了我会答应。”

  

  “哪里,这不是孟姐你一直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吗?”余思雅笑了笑。

  

  孟兰放下杯子,托腮思考了几秒说:“其实,我挺想让你们清河鸭食品也重新摆上咱们百货公司的货架的,不过我估计摆上也没人买,都去对面你们店里了。”

  

  孟兰有自知之明,他们百货公司的服务就是比不上对面的清河鸭。

  

  余思雅愣了一下说:“孟姐,现在这些就算了吧,等咱们清河鸭有了新品,对面那个门市部就不放了,专门放到你这里,你看行不行?”

  

  孟兰只是随口一提,没想到余思雅说起了这个,很感兴趣:“哦?新品,什么新品,你们又要做什么?”

  

  余思雅如实说:“其实也不算新品,我们准备做猪肉火腿肠,这个味道会比鸭肉火腿肠更香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到时候猪肉火腿肠走高端市场,价格定得比较贵,鸭肉火腿肠价格低廉一些,即便我们店跟百货公司只隔了一条马路,也不相冲突。孟姐,相信我,猪肉火腿肠出来,肯定会成为爆款的!”

  

  孟兰帮了她不少忙,人家提起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余思雅都决定要让一部分利出来。但她也不可能将厂子里花钱买的店空出来,让对面门市部的几个员工失业就为了给第二百货挪地方,这样会损害清河鸭的利益,只能另辟蹊径想出这个办法了,让一个门市部不卖猪肉火腿肠。

  

  孟兰虽然没吃过余思雅说的猪肉火腿肠,但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国人对猪肉的喜爱远远超过鸭肉,猪肉火腿肠肯定会比鸭肉火腿肠更受欢迎,这是国民饮食习惯和偏好所决定的。

  

  “真的,你这么说,我都很想尝尝猪肉火腿肠了!”孟兰期待地说。

  

  余思雅道:“目前生猪数量还不够,等我们的猪肉来源确定了就会着手生产,到时候第一个送给孟姐你们尝尝。”

  

  孟兰点头:“那我等你的好消息了,衣服的事先这么定下来吧。不过最后到底销量如何,我可不敢给你打包票啊!”

  

  “孟姐,你愿意让咱们的衣服摆上货架我就很高兴了,至于销量如何,这得靠咱们的产品说话,销量不好只能说明咱们的产品不受顾客喜欢。”余思雅通情达理地说道。

  

  孟兰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

  

  这个事敲定了,余思雅又问起了另外一件自己记挂在心里的事情:“孟姐,上次我跟田主任说的事,你们考虑得怎么样了?最近几个月,政策一直在变,我琢磨着国外的公司很快就会进入咱们国家了,我们的技术可跟不上人家,如果田主任有这个意愿,我就去找机械厂的领导们商量商量。机械厂出人才,我们清河鸭出钱,别的我也没要求,只希望田主任到时候给咱们采买两条合适的生产线,或者回来能帮咱们改进机器也行!”

  

  随着政策的放宽,提高技术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孟兰没想到余思雅还有这种雄心壮志,她提醒:“国外的生产线可不便宜,就是别人淘汰的也比咱们先进不少,也得花个几十上百万。”

  

  这点余思雅很清楚:“孟姐,我明白,但总要跨出这一步的,我之所以想将衣服卖到你们百货公司,也是希望多挣点钱,以后才能有钱买更好的机器。”

  

  就是因为技术差距这么大,他们才更要花大价钱去学习对方的技术,引进更先进的生产线。

  

  见余思雅一副很坚决的样子,再想着家里丈夫天天抱着日文书籍啃,有空还会去大学里找会日语的老教授学习,孟兰知道,自己拦不住他们。

  

  叹了口气,孟兰说:“我回去跟老田商量商量,过段时间给你答复。”

  

  这会儿出国是个大事,没法一下子拿主意余思雅也理解:“成,那我就等你们的好消息了。”

  

  谈完这个事,余思雅就回去了,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第一件就是吩咐林红旗将准备好的东西送到百货公司,然后她还要回家看看三个孩子都买了什么。

  

  到家里,沈建东不在,去炒瓜子了,两个女孩子还是在学习。

  

  余思雅问:“你们都买了什么,给我看看?”

  

  两人将两大包东西拿了出来,余思雅一一翻出来,有肉罐头、鱼罐头还有牛肉干之类的,占了满满一大包,全是肉。另一包里是零食,有大白兔奶糖,还有一罐麦乳精,一些饼干零食之类的。

  

  这几个孩子挺疼他们哥哥的嘛,买的不少是补身体的营养品,价格都不便宜,而且量也比她单子上的多。

  

  这是他们对沈跃的一番心意,余思雅自然不会多说。她将自己带回来的那包东西提了起来说:“我还带了点清河鸭,建东在路上吃一部分,也给你哥带点去。”

  

  沈红英看了后说:“好的。”

  

  “嗯,咱们将东西分一下,三分之二给你哥带过去。剩下的给建东在路上吃,天气热了,大饼卷子、馒头之类的不耐放,少带一点,明早再给他煮几个鸡蛋路上吃。这里还有方便面,我买了10包,他路上用饭盒泡着吃吧。”余思雅将东西一一清点出来。

  

  这会儿也有方便面了,上海产的,不过味道非常寡淡,不好吃,也没调料包,价格不便宜,两毛钱一包,还要票,普通人家很多都舍不得买这个,贵又填不饱肚子。

  

  余思雅是想着沈建东第一次出远门,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才买了10袋。这东西在馒头吃完后,好歹能补充碳水填饱肚子,光吃清河鸭可吃不饱。

  

  两人将东西分好,装了起来。为了给沈建东践行,又去买了肉和鱼回来,做了一顿好吃的,让他今晚敞开肚子大吃一顿。

  

  火车票是周一晚上的,余思雅放学后正好有空送沈建东过去。

  

  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又是一个人,虽然这会儿的社会治安还比较好,但余思雅还是不大放心,把他送到火车站后,又找了这趟列车上的乘务员,请他们帮忙照顾沈建东。

  

  找了人,余思雅叮嘱沈建东:“出门在外小心点,有什么事找乘务员帮忙,我今天中午给你哥发了电报,告知了列车的信息,他会安排人到火车站接你的,到了站你不要乱跑,在那里等着就是。”

  

  沈建东第一回出门兴奋极了,伸手接过余思雅手里的袋子:“嫂子,我知道了,你就放心吧,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说完,像只猴子一样窜上了火车,然后挤到自己的位置上,抱着东西,将头从窗户里探出来,高兴地冲余思雅挥手:“嫂子,我找到位置了。”

  

  这会儿火车站接人送人都能直接上月台,余思雅看着只隔了一米的沈建东,无奈地摇了摇头:“嗯,记住我的话,去了南边,也要听你哥的,不要乱跑。”

  

  沈建东嘿嘿直乐:“好,嫂子,天黑了,你回去吧,不用送我了。”

  

  “没事,还有十分钟就开车了,我看着你。”余思雅笑着说。

  

  两人凑在一块儿聊了会儿天,等鸣笛声响起,列车缓缓驶出了车站,余思雅朝沈建东挥了挥手。

  

  直到列车远远离去,看不到踪影了,余思雅才转身往外走。

  

  送人的时候热热闹闹的,这回去路上就清净了许多。

  

  余思雅走出火车站,外面天已经全黑了,好在还有路灯,为了赶上最后一趟公交车,余思雅加快了脚步,走到马路边时,旁边响起了一道喇叭声。她侧头看去,一辆熟悉的小汽车停在路边,许秘书从里面探出个头来,笑道:“余总,好巧,你也来火车站啊!”

  

  余思雅笑着说:“对,送我弟弟坐火车,你们这是?”

  

  “余总上车说吧,高市长也在,我们刚出差回来。”许秘书热情地邀请道。

  

  耽误了这么几分钟,怕是赶不上公交车了,余思雅没有推辞,拉开了后座的门上去,笑着说:“高市长,打扰了!”

  

  高市长很疲惫,睁开眼睛,揉了揉额头说:“小余同志啊,这么晚了你怎么在火车站,也是刚从外地回来吗?”

  

  余思雅摇头说:“不是,送我弟弟了,他想去探望他哥哥。”

  

  “他哥哥,你爱人吧?”高市长沉默了两秒,突然问道。

  

  余思雅觉得高市长的表情有点不对,还是连忙点头说:“对,有什么问题吗?”

  

  高市长用复杂地眼神看着她:“你爱人没叫你去?”

  

  “叫了,说是有表彰大会,写信叫我去。不过高市长你知道的,我这哪走得开啊!”余思雅察觉到高市长的眼神更奇怪了,忍不住问,“高市长,这有什么问题吗?”

  

  高市长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小余同志,你知道这次是给谁颁奖吗?”

  

  余思雅一愣:“应该是在战场有突出表现和贡献的同志们吧。”

  

  高市长点头,又说:“不止,我正好有个战友还在部队,这次不光要表彰英勇奋战的战士,还要给表现杰出的军嫂颁奖!解放军日报这次要评选出全国最美军嫂,小余同志,你在获奖名单中!”

  

  


  (https://www.91book.net/book/758/44082.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