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明天子 > 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

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


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

朱祁镇召开这个御前会议是出于两个目的,其中之一,就是搞一个军队改革的试点。

福建大战之余,本来世袭将领有点出息的战死沙场,没有出息的也身上也都有罪名,再加上有焦宏在,还有一万五千京营士卒。更有心腹郭登,方瑾,李信乃是大批量的武学学员。

有名义有名义,要人有人。有时机也有时机,别的不说,如果谁不听话,就调他们上山打两仗就行了。

真有本事的人自然会脱颖而出,剩下自己不用多管了。

即便动作稍大一点,想来也能兜得住。

这个蓄谋已久的目的。在兵部尚书徐晞的助攻之下,自然是完成了。

另外一个就是少府了。

当他起了建立一管理所有皇家御用工厂的衙门之前,他就细细梳理了一下,由大内负责的各种厂。

在朱祁镇看来,大抵可以分为两类。

一部分在内地的,一部分在外地。比如各地织造局,临清,苏州的砖厂,景德镇的瓷器厂,还有朱祁镇新建的在兰州的毛纺厂。

等等。这些都是由太监管理的。

另外就是大部分,集中在北京附近的。直接供应皇宫的,什么神木厂,琉璃厂,等等。

朱祁镇之前没有注意。

他之前以为这厂,即便比不上后世的工厂,大抵是作坊的形式,但也不该有什么问题。但是他恰恰有问题的。

问题就是这些作坊之中工作的工匠,并不是以工人的身份。或者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工人这个概念。

大部分都是各地工匠的差役。

所以负责管理各作坊的太监,打死几个人,都是小事。

大明矿山上遇见的事情,从来不是个例,是普遍现象。不过矿山之上的劳作最为辛苦且危险,同样的情况在寻常作坊之中,尚可以维持,但是在矿山上是不可以维持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朱祁镇在权衡利弊之下,就不再管什么文官向内廷权力延伸的问题了。这个在他看来,严重畸形的生存关系,如果不做出改变的话。

他想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简直是缘木求鱼。

而且不仅仅是宫内如此,工部,兵部的作坊,就好一些吗?不,是一丘之貉,五十步与百步而已。

无非是文官在平均素质上比宦官要高一点,但是问题是,直接管理工匠。大多是小吏,他们的嘴脸可不比宦官好到什么地方去。

朱祁镇其实也发现了,他永远是看清楚真正的大明是什么样子,他所能看清楚的,不过是奏折之中,各种汇报之中的大明,他即便拼尽全力,也不过多看破一层而已。

但是很多事情,所有人都习以为常,不会出现在奏折之上的事情,朱祁镇就很少能看到。

不过,朱祁镇而今却已经不是当初,早就不是眼睛之中看不见一点沙子,见到要改变的地方,就急冲冲的去做。

所以,他才酝酿了小半年打出而今一击。

矿税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杨溥这一次来求见,一定是为了这一件事情。

只是有些事情,却是要私下去谈的。

杨溥来了之后,寒暄几句,就进入正题了,说道:“陛下,这矿税之事,陛下意下如何?”

朱祁镇说道:“就这样吧。”

杨溥眉头微微一皱,想要细细分辨朱祁镇所言这个就这样,倒是就什么样子。

杨溥心中暗自揣测,觉得大概是朱祁镇对于大内财政收入不断流失,感到了不满。

毕竟从太皇太后时期,所有白银都流入大内的状况相比,而今皇宫每年满打满算,不过是四百万两上下。

维持这么大的宫殿,还有很多礼仪的费用,这些倒是够用。

但是杨溥却是知道,不管对那一个皇帝来说,能直接动用的钱财都是越多越好的,这凭空从内廷之中砍下来十几万两的进项,皇帝自然不满意了。

杨溥却也不想为这十几万两银子卖单。

在杨溥的想法与大部分文官没有差别,就是皇宫的开支够用就行了,何必那么多啊?即便是钱砸在九边修城墙,也比修宫殿强。

只是皇帝的意思,到底是默许了,维持现状,而是等风头过后,再次开矿了?杨溥一时间就揣摩不出来了

杨溥心中一转,说道:“陛下,此次叶贼之乱,臣已经乃是地方有很多漏洞,各地矿山,聚啸数千人,地方官府居然没有人管?任其酿成大祸,臣以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当在有矿山的府县,多设县丞,同知,专门管理各地矿山。以绝此祸,陛下以为如何?”

朱祁镇听了,却知道他不能回避了。

一旦矿山纳入地方管理,想想就知道地方会怎么管,开矿禁的风声这么大?很多文官都有这个想法

而且朱祁镇也知道,这矿山现在没有人,那是当时的矿工都跟随叶留宗造反了,但是时间长了很难没有人。

毕竟福建并不是别的地方,乃是有名的狭乡,人口密度是相当大的。

北直隶在洪武末年编户是三十三万四千户,而福建一省在洪武末年的编户是八十一万五千户,也就是说整个福建人口比河北多上一倍还要多。

这也是为什么沙县会民变的侧面解释。

这也是为什么福建溺婴的传统那么有名的原因。

所以,不需要多长时间,为了谋生,自然有人不在乎所谓的矿禁。

朱祁镇的本意不过是,难不成将来重新开矿的时候,再弄出一个什么样的乱事来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的意思,朕是知道的,只是有些事情,却不能过欺人了,朕亲政以来,先是将海关等税,划给了户部,又任户部建立太仓银库,可以说而今,内外钱粮经纬分明,朝廷所入十之七入户部,十之三入大内。朕更是没有动用过户部一笔钱粮用于大内。”

“宫中但有赏赐,具出内承运库。”

“朕的内承运库,也不是金山银山,今日免矿税,明日又不知道要免什么的,是不是各地供奉,江南织造,通通免了才好,让朕与太后喝西北风去?”

杨溥面对朱祁镇也只能说:“陛下所言甚是。”

在这方面,朱祁镇做的很好。

朱祁镇在朝廷之上做事,自然是大手大脚,但是在宫中却很少有兴事之举,整个紫禁城之中,进入正统以来,最多是恢复太宗年间的旧制。从来没有新建殿宇,最多是建立几个农场,一两个小亭子。

大内真正的花费大头,还是娶皇后,还有太皇太后的丧事上。

但是这样的大事,其实也是国事。即便朱祁镇想要节俭,朝廷大臣也不会让,不能失天朝的体面。

虽然朱祁镇的节俭,与普通百姓理解的紧衣节食不一样。但是比起有些皇帝已经相当不错,最少朱祁镇没有造佛寺。大内每年都有结余。

在杨溥看来,却是不错,甚至比宣宗皇帝要好一点。

宣宗皇帝可是一个大手笔的文艺皇帝。

朱祁镇说道:“那么先生还想让朕怎么样?”

杨溥说道:“以臣之见,不如让地方府县代为开矿,每年矿税又户部补给大内。陛下以为何如?”

杨溥所言看似不错。

但是朱祁镇很清楚,这钱从户部拔给大内,与朱祁镇从户部调钱又有什么区别?

都是主动权到了别人手中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如果来说这个的,就不用再提了,先生还是早早的去休息吧。”

杨溥立即从朱祁镇的言语之中,听出了一丝弦外之音,他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想要如何?”


  (https://www.91book.net/book/7668/61650529.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