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明天子 > 第一百零一章 荆州长堤

第一百零一章 荆州长堤


第一百零一章          荆州长堤

  朱祁镇不却管程敏政是否理解他所说的话。而是下令临时更改行程,选取一两处刚刚开拓的移民点,去看看。

  程敏政只能选择荆州西部。

  长江从荆州而过。荆州西部都是群山之中。这里平原地带,早已成为被大明开垦殆尽,哪里还能等到这些人来下手。无非是群山之中的一些峡谷地带。

  之所以选荆州西部,不是选其他地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朱祁镇的行政之中没有南下洞庭湖的计划。朱祁镇在路上其实已经耽搁了好一阵子,不能再耽搁了。各种选择之中,也就荆州最方便。

  朱祁镇点头的原因,是他也想去看看,荆州千里长堤。

  朱祁镇顺流而下,顺着汉江,先到武昌,然后逆流而上,不用多远就是荆州。

  荆州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州,长江从三峡出来之后,一跃而出,所到之地,就是荆州地界,而且荆州地界地势本来就低,所谓古之云梦泽,估计相当大一部分,都在荆州境内。荆州在长江的位置,就好像开封在黄河之中的位置。

  都是冲出山地到达平原地带的第一站,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开封还胜过荆州。

  因为长江径流比黄河大,而三峡的高度落差,也远远超过了邙山。而荆州的地势要远远低于开封。

  即便是现在,荆州也是有一大片泄洪区的。

  为什么开封水患要比荆州多,一方面固然是黄河含沙量的问题,毕竟地球上含沙量如此之多的河流,也只有黄河了,另外一个原因,却是南方还没有过度开发,有大量的湖泊湿地,能够用来积蓄江水。

  但是从历史进程上来看。

  也就是从明代开始,南方长江流域过度开发开始,湖广熟天下足的同时,无声无息之间长江的水患次数也一点点的增加,而到了现在,长江水患已经远远超过了黄河。

  即便现在还没有到达这个程度,而荆州长堤,也是长江之上,一等一的要害工程,可以说是朱祁镇主政期间,在长江之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朱祁镇站在长堤之上,却见有几步,就有一块碑文,上面刻着这一段是谁修建是谁负责看守云云。

  朱祁镇心中暗道:“考成法果然管理上的杰作。”

  考成法是朱祁镇改变法度之前,第一个提出的,对大明提高行政效率,有着非常的作用。而今已经深入到大明吏治的方方面面之中了。比如之前说的,用户口增长来考核地方官员,而这石碑表示,看护堤坝,也是当地的地方官员的责任之一。

  朱祁镇看着大提的修建手法,却是很常见的用很多块大大小小的石头堆积在一起,然后用水泥将缝隙给抹平填满。各种形状不一的大小石头在一起,有一种古拙的美感。

  在这一点上,就不得不说水泥了。

  而今大明的水泥行业,也是在北京附近,产量也不是太高。

  原因很简单,都是水泥的生产工艺的问题。

  水泥是需要烧制的。

  这就需要大量的燃料。需要大量的煤。

  虽然中国的煤矿并不少,但是得到大规模开发的,却只有北京附近。毕竟有需求才有开发。

  遵化附近的煤矿,要供应遵化铁厂,一部分还要供应北京百万百姓的燃料取暖需求。所以产量是非常大的,而且遵化附近各种矿场也不少,可以满足水泥的制造。所以水泥制造就是遵化府。

  这也让遵化府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在水泥产量并不是太高的情况下,水泥优先使用的就是堤坝之上,各种水利工程之上。而西北铁路修建也用了一些,但并不是太多,最少用石头铺设地基上面是用了不少,但并不是太明显。

  而在堤坝之上,却是用料是相当的足。

  朱祁镇一眼就能看出来。

  程敏政在一边解说道:“荆州本来有土堤,一遇大水全然不定用,都会被冲垮,而荆州南岸,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淹没不少地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唯有陛下天纵圣明,拨近千万两修建这数百里长堤,固若金汤,十几年来,纵有大风雨,也不能越此一步,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实在是祖宗之德,陛下之恩。”

  朱祁镇听了,微微一笑。

  听这马屁话,朱祁镇固然欢喜。毕竟荆州长堤的规格,是朱祁镇定下来的,一连修了数年,工程款项之中,内库最少出了三百万两。当然了,这样大的工程,全部用石堤,不管是采石而是修建都花费大钱了。并不是千万两就能搞定的。

  其实朝廷拨的钱,更多是材料,粮食消耗,等方面的钱。

  都是当地百姓用服劳役的办法,一点点的修建出来的。

  这也是朱祁镇改革之后,大明财政收入超过七八千万两,乃至更多的事情,大明财政并没有多少盈余的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大明让百姓无偿服劳役的事情,已经很少很少了,一条鞭法之下,必须给百姓工钱才能役使百姓,却给朝廷大工程的费用款,增加了很大一项。也就是说之前一两千万两就能完成的大工程,而今最少要增加一半,甚至更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朝廷的钱是永远不够用的。

  朱祁镇有在荆州长堤附近找了一户农家用饭,虽然号称吃的当地家常便饭,不过一顿白米饭,但是朱祁镇也知道,寻常百姓不是吃不到白米饭,而是一般情况下,很少能吃到。

  因为朱祁镇吃的大米,是与现在大米差不多的精米,而寻常百姓是吃不起这个的。无他,精米出米比小。

  很多人都没有这个概念,似乎觉得种出多少稻谷,就有多少大米。

  其实,种出稻谷脱壳之后,是有一个耗损的。而这种精米耗损最大,口感也是最好的。而寻常百姓家吃的都是糙米,这是打磨比较轻,也保留一些外层的胚芽。吃得时候必须充分咀嚼,否则很容易肚子疼。

  但是这种米出米高啊。

  这个时代吃饱饭才是第一位的。

  民生多艰。

  纵然朱祁镇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反应在百姓饭桌上面的,还是太少太少了。

  朱祁镇从荆州大堤下来之后,继续西进了。却没有沿着长江继续西进,因为再西进就是三峡了,而是进入一条长江的支流之中,号称夷水,又称黔江。

  朱祁镇在这船上,立即感受到了不同。

  这里比长江沿线好荒芜多了。

  长江毕竟是贯通天下的水脉,长江沿岸能够开发的地方,都已经有了大大小小的村落,即便是三峡这种地势险要的地方,也都人聚集。因为长江三峡之上,别的不说,纤夫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

  而这一条黔江之中就不是这样了。

  很快,程政敏就护送着朱祁镇在一边下了船,请他视察当地一个刚刚建立起的移民点。

  朱祁镇看了这个移民点,大概有百余户人家,所有的耕地都是沿着这一条河岸开辟的,而后面就是连绵不断的大山,有一条小路从这里延伸出去,直入大山深处。几个转折就不见了。

  但是在舆图之上,朱祁镇能看得出来,这一条路还连接这几个移民点。

  这附近一带,也就是整个长阳县大概安置了有千户百姓。

  程敏政说道:“陛下,这里是永乐年间伐木的路线,臣因旧址屯田安民,充实长阳县户口。如长阳这般,还有数处,大概安置了,整个荆州府西,安置大概万户上下。”

  伐木从来是很辛苦。

  出山之时,折损一半也不是没有的。

  这种硬生生在山林之中凿出一条将大木运下山的道路,却不想惠及后世。却是没有想到的。

  朱祁镇心中微微一叹,这正验证了他之前的想法,这里有一个关卡,乃是渔洋关,这个关卡是当初初代楚王征讨山中土司所建,这里条件之艰苦,只能说是一步步从山中开辟一点点的土地,却也压缩了土司的生存空间。

  而受到大山的限制。

  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发展空间。

  湖南情况或许比湖北这里好一点,但也差不了多少。

  只是不管怎么说程政敏的想法,不仅仅代表他自己的想法,很多移民也是如此,他们宁肯在山里刨食,只为距离家乡近一点,一生之中或许还能回到家乡一两次,也不愿意去南洋,以为一去,就是生离死别,今后再也难以回家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朱祁镇也没有想要改变他们想法,毕竟治民如水,有时候要逆水,毕竟很多百姓是看不到远处的,但是更多时候是要顺水为之。逆水之事,偶有一二即可,太多了,那是要翻船的。

  南洋移民之事,总就不能操之过急,还是让时间来改变一起吧。

  朱祁镇倒是想沿着伐木山路入山看看。但是他知道左右是不会让他入山的,看到这里也就不再看了。随即顺流而下。一路向东而去。


  (https://www.91book.net/book/7668/64267446.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