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从园子到京城,足足需要一个时辰。

  

  马车还没有进门,盛府就已经知道太后给盛兮颜另赐了婚。

  

  想到同僚们纷纷对他拱手道“恭喜”,盛兴安心头的怒火就止都止不住。

  

  盛夫人刘氏一旁温温柔柔地劝道:“老爷,您也别太着急了,等颜姐儿回来,问问就知道了。”

  

  她不过二十余岁,长相温婉,脸似鹅蛋,眉如柳叶。

  

  “颜姐儿一向乖巧懂事,定不会故意惹是生非。”

  

  “怕是有什么误会。”

  

  她不说还好,这一说盛兴安的情绪再也遏制不住了,勃然大怒道:“你还替她说话?!”

  

  “肯定是她非要逞强,才会招来了这祸事。”

  

  “不然,园子里去了这么多人,太后为什么就给她指了婚?!”

  

  越说越觉得真相就是如此,恨恨道:“早就定过亲的人了,还不知廉耻,简直把我们盛家的脸给丢尽了!”

  

  “大姑娘。”

  

  门外传来丫鬟问候的声音,帘子掀了起来。

  

  盛兴安停下脚步,扭头看去,一道纤细的身影抬步迈过门槛,他想也不想就拿起桌案上的茶盅,扔了过去。

  

  砰!

  

  盛兮颜蓦地收回了步子,茶盅砸在了地上,摔了个粉碎,滚烫的茶水飞溅,却半点没落到她的身上。

  

  盛兮颜提着裙裾,面不改色地跨过地上的碎片,仪态标准地福了福礼:“父亲。母亲。”

  

  盛兴安狠狠地瞪着她,喝斥道:“跪下。”

  

  屋里伺候的下人们一个个全都低下了头,连呼吸都不敢大声,生怕被主子迁怒上。

  

  “颜姐儿,你好好与你父亲说。”刘氏给她使了个眼色,让她别忤逆了盛兴安,先跪下再说。

  

  盛兮颜把手中懿旨举了举,问道:“父亲是觉得太后的懿旨有什么不妥吗?”

  

  她目光清澈,淡然娴静。

  

  盛兴安噎了一下:“……”

  

  他哪里敢明晃晃的说太后的旨意不对。

  

  他原本快要脱口而出的喝骂在嘴里拐了个弯,强忍着怒火问道:“你在园子里头到底做了什么?”他的脸上满是厌恶,心里已经给盛兮颜定了罪。

  

  “女儿不知。”盛兮颜神情自然,淡淡地说着,“只是女儿听说,今日在园子里,昭王殿下与周世子不知为何事争了起来,周世子还落了湖。后来,太后就给女儿赐婚了。”

  

  “这跟你有什么关……”

  

  盛兴安的声音戛然而止,脸色从愤怒到隐忍再到沉默。

  

  盛兮颜的唇边噙着一抹笑,她点到即止,把话说得含糊不清,留下了足够想象的空间。

  

  盛兴安的脸色阴晴不定,刘氏见状,在一旁说道:“老爷,你别怪颜姐儿了,她也不想的……”

  

  “她不想?”盛兴盛怒火重燃,“她若不想,就不该答应太后的赐婚,与其一女二嫁辱了我盛家门楣,还不如早早吊死以全贞洁!”

  

  刘氏着急着劝道:“老爷,您别说了,颜姐儿会当真的。”

  

  “母亲,您放心,女儿不会当真的。”

  

  盛兮颜冲刘氏笑了笑,仿佛没有看到她僵了一瞬的脸色,理所当然地说道:“我想父亲也不是当真的,女儿一死了之倒也罢了,可父亲要怎么向太后和皇上交代呢?”

  

  “虽说您是在咱们自己府里说这些话,可是隔墙有耳,父亲大概是忘了年初时章家的事了吧。”

  

  “女儿听说,这菜市口,章家上下一百多口的血还没干透呢。”

  

  这几句话,就如一桶冷水从盛兴安的头顶浇了下来,全身上下拔凉拔凉的。

  

  再看婷婷玉立的长女,一双杏眼明亮有神,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如同四月绽放的春花一般娇艳,长得越发肖似过世的原配,让他心里一阵厌恶。

  

  盛兴安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道:“你下去吧。”

  

  “是。”

  

  盛兮颜应了一声,又提道:“父亲,女儿这婚事是太后娘娘指的,想必父亲不会让女儿的嫁妆太过寒酸。”

  

  “家中还有几个妹妹未嫁,女儿也不求什么,只求父亲能把母亲的嫁妆一并交还给我。”

  

  在大荣朝,嫁妆是属于妇人的私产,若是妇人亡故但又无子女,会由娘家收回,但若是有子女,则会平分给子女继承。

  

  盛兮颜说完了该说的,只当没看到盛兴安已经黑得不成样的脸色,把懿旨留了下来,愉快地出去了。

  

  这刚一走,盛兴安又拿过一个茶盅狠狠地掷了出去,咬牙切齿道:“这逆女!”

  

  “老爷,您消消气。”刘氏抚着他的胸口给他顺气,“颜姐儿也不是故意的,您下次与她好好说,她会明白的。”

  

  “她还真当许氏陪嫁了万贯金银不成?”盛兴安冷笑道,“菀如,你去把许氏的嫁妆理一下,给她送过去。仗着自己要嫁进镇北王府,就敢跟这般猖狂,我倒要看看,她日后会摔得有多惨!”说完就拂袖而去。

  

  刘氏立刻就变了张脸,气得指尖发抖。

  

  孙嬷嬷赶忙让屋里伺候的人都退下,这才扶着她坐下,安抚道:“夫人,您别急,就算把那些东西都给了大姑娘又怎么样,大姑娘又能瞧出什么花样来?”

  

  “芳菲替您把人盯得牢牢的呢。”

  

  芳菲是孙嬷嬷的嫡亲侄女,他们一家子都是刘氏陪嫁的家生子,也是刘氏府里最信任的人。

  

  “大姑娘这一出嫁就是守寡的命,肯定也不方便再抛头露面,您到时候给她挑几房信得过的陪房来打理那些庄子啊铺子什么的,再有芳菲在内管着,保管出不了半点岔子。”

  

  “您就放心吧。”

  

  刘氏缓缓地点了点头。

  

  许氏的陪嫁虽没有万贯金银,但也足有六十四抬,田产房契样样都有,每年光出息都有好几千两银子。

  

  刘氏自诩出身书香门第,无奈家中清正,没有多少金银俗物,嫁妆也就勉强凑了六十四抬,同样是六十四抬,可往细里说,差别大着呢。她还有一儿一女,总得为他们考虑不是?

  

  本来她和永宁侯夫人早有默契,奈何造化弄人……

  

  刘氏叹声道:“委屈芳菲了。”

  

  把芳菲放在盛兮颜的身边,她也是存了让芳菲给周世子做姨娘的心,这周世子长得好,又尊贵,芳菲早就芳心暗许,作为陪嫁丫鬟,被姑爷收房再寻常不过了。自己许她这份荣华富贵,也算是全了她的一片忠心。

  

  偏偏现在……

  

  哎。

  

  刘氏思忖着说道:“你去告诉芳菲,她只要好好当差,我是不会亏待了她的。”

  

  孙嬷嬷笑着逢迎道:“夫人向来最疼芳菲那丫头了。”

  

  她心里琢磨着,一会儿赶紧叫芳菲出来说说话,免得那丫头一时失意,乱了方寸。

  

  芳菲如今心情确实不好,一路沉默不语地跟在盛兮颜后头,回了采苓院。

  

  盛兮颜的院子里没有管事嬷嬷,只有两个二等丫鬟芳菲和昔归,两个三等丫鬟,以及粗使丫鬟和婆子若干。因为芳菲是夫人刘氏给的,院子里上上下下都由她管着。

  

  昔归服侍着盛兮颜洗漱后,她晾着还没干透的乌发,去了小书房,又打发了芳菲去倒茶。

  

  盛兮颜打开书案的一个暗格,从里面拿出一套银针,在手中摩挲片刻,面露怀念。

  

  这她外祖父留下来的。

  

  盛兮颜的娘亲姓许,是盛兴安的嫡妻元配。

  

  在她不满八岁那年,许氏早逝,盛兴安才又续娶了刘氏,也就是如今的盛夫人。

  

  许家世代行医,盛老太爷年轻时,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得了一场重病,得蒙盛兮颜的外祖父出手相救,才捡回了一条命。盛老太爷感念恩情,两家常来常往,成了通家之好,后来又许下了儿女亲事。

  

  但医者不过是中九流,随着盛老太爷一朝中举入了仕,其后数年,官位步步高升,许家和盛家的门第差距也越来越大。

  

  盛兴安打从心底里瞧不上盛老太爷给他定的这门亲事,盛老太爷在世时,他还有所收敛和遮掩,盛老太爷一去,就再无顾虑了,孝期一过,立刻纳了一房秀才家的姑娘为良妾。

  

  少时,盛兮颜曾随许氏回乡省亲,许氏只待了不足一个月,但盛兮颜却在许家住了足足一年多,也跟着许老太爷学了一些医理。

  

  盛兮颜还记得,外祖父曾说她资质上佳,有天份,若是男儿,定能传许家衣钵,还把这套他用了数十年的银针给了她。

  

  只是后来,弟弟在出门看花灯时走丢了,娘亲悲悔交加,病来如山倒,外祖父带着她匆匆赶回盛家。

  

  可惜的是,娘亲没有等到她回来,就跳了湖,香消玉殒……

  

  明明已经隔了一世,但回想起当时,依然恍若眼前,心里窒闷难耐。

  

  上一世,外祖父留下的医书和行医笔记都随她陪嫁去了永宁侯府,她闲来无事,也时常翻看。

  

  她其实也知道,自己并非“病逝”……

  

  盛兮颜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苦涩,她闭了闭眼睛,三息后才又睁开了双目,目光渐渐清明。

  

  盛兮颜把针包揣在袖袋里,这时,芳菲端了茶水进来。

  

  盛兮颜闲适地坐着,吩咐道:“你去把我这院子的账册拿来。”

  

  芳菲僵硬了一瞬,笑道:“姑娘怎么突然想到要看账册呢。”说着,她把手上的茶盅放在了书案上。

  

  盛兮颜啜了一口热茶,反问道:“我不能看吗?”

  

  芳菲干巴巴地说道:“奴婢这就去拿。”

  

  不多时,芳菲就拿了一本账册和一个红木雕花匣子过来,说道:“姑娘,您一共有十九两银子,这是账册。”

  

  盛兮颜往打开的红木匣子看了一眼,里面只有几块碎银子和几个银锞子。

  

  她记得自己在闺中时,每月的月钱有五两,这么多年了,一共只有十九两?

  

  呵,还挺有零有整的呢。

  

  盛兮颜微微颌首,拿起账册翻了几页。

  

  账册记得倒是挺详细,有给下人们的打赏,有让人从府外买的小吃零嘴画本子,还有胭脂绣线之类的小玩意,零零总总的,每年都能把月钱花完。

  

  笔墨纸砚,脂粉首饰,府里每季都有份例,她最多也只需要额外添上一点,每年也不过两三次。

  

  要不是重活一世,如今这个年纪的她,怕也还真是不知道,京城的物价居然这般“高”,就连蜜饯都要高达一两银子一包了,小小的一盒胭脂也要十两银子……


  (https://www.91book.net/book/794/44208.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