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鹅的三国 > 第269章 幽怨之气

第269章 幽怨之气


二月中旬,黑熊来到延安。

    刘豹向南百里迎接,秦直道上,黑熊与刘豹同乘一车。

    秦直道并非沿着山谷、人烟密集的生活区域来修建,而是沿着山脊走势修建。

    修建时又充分考虑了排水,所以秦直道至今完好无损。

    道路之上,杂草不生。

    唯一不好的就是林木滋生,需要安排军队采伐直道附近的多余树林,以清空视野。

    秦直道如果两面筑墙,那就是长城。

    长城也是沿着山脊线修筑,除非山体大面积垮塌,否则长城、秦直道都不会遭遇什么洪水冲击。

    秦直道不算关中平地区域,南边是甘泉宫,北边到五原。

    延安,只是中间的一个节点。

    黑熊与刘豹两三个月没见,多少有些怀念这个人。

    现在不同于之前,他在关中已经听不到像样的真话,甚至看不到真实的感情流露;反倒是刘豹这里,更有一些人味。

    “秦直道利在千古。”

    战车轻驰,黑熊双手搭在扶手,目光看着前方拉车轻驰的十匹阴干骏马,这一百点黑法力花的很值。

    就耕地来说,已经够用了。

    再多的阴干马与更大的特制农具,改变不了关中整体效率。

    黑熊说着瞥一眼刘豹:“可惜始皇帝子孙覆灭,否则我想追授此功,擢其后人为侯。”

    刘豹骑乘烈马也感受过高速驱驰,但此刻的车速,让他感到心惊胆战。

    总感觉晃动的车体随时可能碰撞到石子、坑洼后会崩裂四散。

    黑熊对现在的车速颇感舒畅,也就接近四十的时速罢了。

    刘豹紧紧握着座位两侧的扶手,他恨不得用绳索将自己牢牢绑在车上。

    起码车轱辘压到障碍时,他不会飞出去。

    有心开口规劝黑熊,但又觉得这种话说出来会遭受轻视。

    听着黑熊的言语,刘豹也说:“是啊,秦直道至今能用,的确为大司马节省了许多事情。”

    “既然你也这么看,那我回去后追叙直道之功,从赢秦公族后裔中择选一人,使受爵位。”

    黑熊懒洋洋稳当当坐在太师椅上,看着道路两侧滋生的林木露出笑容:“这可都是好东西,我会迁徙百姓充实直道,每二十里或三十里设置一处亭驿,并采伐树木修筑行军营地。未来大军调动,这些营地以容纳千人为准,兼有储粮之用。”

    “今年关中贫瘠,待明年秋后,我要从关中向榆林输运粮食。”

    黑熊眺望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岭:“明年春夏,我要重修直道的轨道。轨道修复,粮秣源源不绝运往五原,我们才能追着鲜卑人打。”

    充足的粮食,才能保证战马拥有良好的状态。

    刘豹点着头:“大司马所言极是,但小王所虑,还是河套诸部。他们汉胡杂居,擅长耕牧,也擅长冶炼锻造,又精通汉家兵法、军制。与他们为敌,恐怕不是今年能扫平的。”

    “无碍,今年打不掉他们,我们明年再打。”

    黑熊说着目光下移,就见直道上的铺石路面被往来的车辆压出两对凹槽。

    车同轨的轨,就是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

    为了增强运输效率,车辆行驶时,车轮都是压在石板地面上;这石板铺设时,就考虑到了车的车轨。

    整条直道,表面很多地方都是用石块拼成;唯有车轨处,是用成条的方式垒砌而成。

    正因为往来车辆固定行驶在车轨上,夜以继日的摩擦,条石垒砌的轨道被车轮磨出半尺多的凹槽。

    历来修路,要么就是重铺石块地面,重新找平,用条石垒砌新的轨道。

    再要么就是开凿条石扩大凹槽,将更大块的条石镶嵌进去,保证道路整体的平整。

    以关中现在的生产力与人力,无法进行大修,只能填充凹槽,保证路面上的轨道平整。

    这次来延安修筑彰功石塔,就有乘机研究水泥的心思。

    弄不出水泥,研究传说中的三合土也行。

    用水泥或三合土来填充、固化直道上的轨道,才是最节省工作量的办法。

    如果有了足够修路的水泥,水泥硬化后平整道路……就当于整個路面轨道化。

    轨道就是密集石条前后相连的平整道路,车轮在上面行驶,遭遇的阻力小,同样的畜力,可以运输更多的物资,行驶效率高,车辆不容易损坏。

    哪怕是乡村级别的水泥硬化路,那造车就能摆脱车轨的宽幅限制,可以造出更宽、更长的,运输量能大增。

    怀着这种心思,当夜抵达延安。

    刘晔已经准备好了宴席,黑熊、刘晔拼桌就餐。

    刘晔讲述上郡的近况,许多信息黑熊已经知晓,但现在当面讲述,能方便黑熊追问一些细节。

    几盏羊油灯照映下,刘晔讲述上郡目前最大的隐患。

    那就是开春后,匈奴各部分散到各处游牧;因为上郡的几个羌人大部已经覆灭。

    所以零碎放牧的匈奴人,反而相互集结,形成几十人的队伍开始向山林深处推进,避居偏僻处的羌人避无可避,只能殊死抵抗。

    这跟护羌校尉马超不一样,马超是征抚并用,羌人肯听话服从调派的话,马超不会斩尽杀绝。

    而匈奴急需要补充劳动力,不管羌人是抵抗,还是认输,都会变成匈奴人的奴隶。

    羌人也不会被动挨打,匈奴人的激进措施,导致羌人自发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武装团体。

    生存压力下,散居山野的羌人小部有了再次联合的动力。

    其中马超的影响力快速增长,有一些羌人臣服马超后,若遭遇匈奴人的抄掠攻杀,马超则会带着羌人义从讨要被掳走的女人、孩子与兽群,还会对主谋、杀人者进行复仇。

    为了避免激化矛盾,马超的复仇很简单,就是让羌人义从与匈奴人捉对厮杀。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马超影响力暴增,如今麾下义从近乎千骑,已经成为匈奴人、羌人、上郡郡府之外的第四股势力。

    刘晔重点讲述的就是马超,马超膨胀的速度太快了,给刘晔一种熟悉的感觉。

    比起黑熊,马超这个速度不算快;但比一比马腾、段煨、杨秋这些人,马超真的很快。

    “不必过于关注此事,马超本就是当世利剑,要用他,自然保持他的锋锐。”

    黑熊不太喜欢刘晔的态度,就现在关中的体量与自己的威望,马超别说一千羌人义从,就是满编后招到五千人,这又有什么用?

    威胁不到自己,等马超拥有万人规模的部众,到那个时候,自己道兵傀儡攒个五百左右,根本不怕马超搞什么突然叛乱。

    但不能刺激马超,现在形势其实并不乐观。

    袁尚那里,子女尚小,所以实际上备用的事业继承者是袁熙;曹操这里也是差不多,曹昂死后,曹丕年幼,所以曹操这里真正的替身是曹操的堂弟曹洪。

    刘备那里也尴尬,自己这里连个同姓族兄弟都没有。

    如果不小心露出机会,那真会有人铤而走险。

    黑熊不准备考验马超的忠诚和自制力,所以不能给马超,也不能给其他人搞大事的机会。

    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替代自己的可靠继承人出现前,自己必须要稳住。

    否则白龙鱼服,等于鼓励其他人作乱造反。

    任何一个拥有独立部曲的人,都是自己警惕的目标。

    刺杀、兵变这种事情,就算不成功,但只要发生,就会动摇统治,影响稳定。

    放弃追究刘晔的小心思,黑熊继续说:“边郡求稳,有秦直道在,未来我驻屯甘泉山,上郡有变,从你这里发出信使时计算,我三天内必然能到。所以我只希望子扬这里能维持稳定,不要急于扩充编户。”

    “匈奴与马超联合绞杀,诸羌平定后,遗落山野的边民自会陆续返回本籍。到时候,自有子扬建功立业的机会。”

    黑熊为刘晔描绘美好的前景,刘晔听着微微点头,但情绪依旧不高。

    他可是从军师的位置上下来的,哪怕这个郡守位置上干个三五年,再次晋升后,他刘晔能当大司马幕府的军师?

    除非黑熊的梁侯爵位能再高一级,变成公爵。

    到那个时候,公国的官位与汉帝国的官位混合使用……那刘晔才会拥有进步的机会。

    否则三五年之后,最多就是兼任杂号将军,换个地方当郡守。

    至于大司马幕府里的长史、司直、主簿、东曹与西曹,根本不是刘晔能涉足的。

    这些新的又占据高位的人,会本能的联合起来,一起压制元从、深资历的刘晔。

    所以刘晔的情绪很难高涨,心绪难平。

    以刘晔现在的年龄,真的很难掩饰。

    刘晔几乎出场就是巅峰,哪怕交出部曲在刘勋身边做个幕僚宾客,也是重量级的核心人物,不曾受到过职场的打磨。

    后来落水加入黑熊的贼船,更是身份清贵;现在以郡守的身份,屈尊于大司马幕府的管制,刘晔怎么可能高兴?

    陈震则不同,出身南阳寒门,跑到河北混了那么多年,始终没受到什么重用。

    又是半路以河北使者的身份入伙,所以陈震对丢失长史一职,并不觉得惋惜。

    黑熊规劝两句,见刘晔强颜欢笑,心中多少感到有些不高兴,仿佛自己始乱终弃,很对不起刘晔一样。

    刘晔的这种哀怨情绪,黑熊也只能选择无视。

    到了现在,刘晔已经不单单代表、象征他本人。

    因小事严惩刘晔,会让老人心寒,也不会让新人满意。

    (本章完)


  (https://www.91book.net/book/27166/43943.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