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包网 > 鹅的三国 > 第268章 春耕忙碌

第268章 春耕忙碌


二月初十日,惊蛰。

    关中大地各处,已开始为春耕而忙碌。

    黑熊使用这段时间积攒的黑法力,一口气拉出来十匹阴干骏马;配合原有的两匹马,将它们两匹一组串成六排。

    配了一套沉重的三齿宽犁,使用时他站在犁上,十二匹马在前稳定前进。

    就能犁开一条宽一步,深近两尺的土层;三齿宽犁后面还挂着同样沉重的铁耙,用来破碎土块,平整土地。

    铁耙上站着三名士兵,他们抓着小麦、黄豆均匀播种,被播种的浅沟很快就被他们脚下的铁耙覆盖土层梳理平整。

    地块长二百四十步,黑熊驾御三齿宽犁一来一去,就能开垦、播种两亩地。

    在《职田令》中,黑熊名下有五百亩职田;就连他的亲兵,也普遍有十亩的职田。

    他驾御宽犁播种时,也有一辆马车跟随,会将翻土时翻出来的石块拾捡到马车里,运输到田地边上,用来巩固地埂。

    主簿杨阜陪同黑熊试耕,杨阜官秩比四百石,所以他的职田有三十五亩。

    杨阜站在田垄地头,手里拿着一个木雕制成的沙漏,他计算着黑熊耕种效率,用食指来回拨打算盘。

    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如果这这批神马体力不衰能持续耕作,那么一刻钟的时间里,就能播种七亩地。

    一天九十六刻,这就是接近七百亩地!

    正常人家使用牛马,还要爱惜畜力,一天也就五六亩地。

    可这里改进了耕犁,虽然是夸张的三齿宽犁;但耕犁的造型已经改进成了曲辕犁。

    军民使用二牛拉犁,又或者是一牛拉犁,都能获得更高的开垦效率。

    现在因为战乱导致技术力量倒退,以至于关中连播种机都无法制造。

    一些经验丰富的工匠也站在地头观察,今天开垦、播种的是粟米。

    这个好养活,种子又细碎,均匀播撒后,种子会顺着地面隙缝钻入;等耙地后,绝大多数粟米种子都会被土层覆盖。

    但粟米、黍米、春麦播种后,还有一些作物需要在田间起垄,现在这些工匠就需要研究、改进,试制起垄的机械。

    开地、播种、起垄一次完工,能节省很多事情;后续百姓再精修田垄即可。

    黑熊试驾开垦五十多亩后终于有些玩腻了,回到地头,指挥阴干马群自动巡航开耕。

    他拿起小茶壶吸了一口,观察耕地过程,感觉马力略有些浪费。

    但在扩展为四齿曲辕宽犁后,马力可能存在不足,会加速马具的磨损。

    地面干硬的话,效率反而会更低一些。

    黑熊望着周围略高的地势,再看看远处的山沟溪流,未来想要灌溉的话,只能使用水车。

    但短期内没必要建设水车,只要疏通关中的水利工程,各处可供灌溉的良田就能满足关中的消耗。

    在这里开垦播种粟米、黍米之类,纯粹是因为这些狗尾巴草很好养活。

    只要把土地翻开,把这些狗尾巴草籽撒进去,时不时的来拔除杂草,这些顽强的作物就能生长壮大。

    如果你忙的话,不来拔草也没事,夏秋之际来收割就行了。

    收割也简单,将穗子折下收入篮筐里就行了。

    黑熊站在天边思索,黍米、粟米很好养活,唯一不太好的就是无法像野草那样多年生长。

    如果根系强大的粟、黍能多年生长,那真的是一劳永逸,完成播撒后,以后每年定期来收割就行了。

    采收果实,植株收割后也能很好的草料。

    “我们还是欠缺准备。”

    黑熊对走来的杨阜感慨:“曲辕犁储备不足,我低估了关中春耕的需求。”

    造犁需要好木料,还需要足够的铁。

    现在很多地方不缺畜力,缺的是曲辕犁;曲辕犁看着简单,可不是能快速制造的东西。

    黑熊说着双手叉腰:“关中欠缺太多的东西,光是曲辕犁与各种农具,我们就需要三年时间才能大致满足军民所需。”

    杨阜听着感到有些无语,按着黑熊的预想,家家户户都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农耕器具,有牛马三头,有车驾,有织机。

    杨阜来自于天水,天水核心城邑,都是几户百姓、宗族之内共用耕具;偏僻地方,技术流通不便,反而更落后。

    天水还好,有足够的自保力量。

    很多边郡诸胡强盛,犁这种东西,如果被诸胡见到,那上面的铁势必难保。

    没有那点铁做锋,木犁磨损是很快的。

    现在又缺乏工匠,时间长了,很多边郡民户连犁都没了。

    越是深入了解农业,黑熊对出兵关东的兴趣就越低,没兴趣跟那帮穷鬼打仗。

    占的地盘越大,粮食压力就大。

    打关东,还不如去打诸胡,抢来的牲畜能立刻强化农耕底蕴。

    牛马生牛马,吃的又是草,这效率可比人快多了。

    如何让己方上上下下吃饱肚子,穿好衣服,住宽敞温暖的屋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他一心投入恢复生产,自然不会允许其他人干扰春耕。

    从惊蛰日开始,为期一个月,这一个月内他治下郡县衙署封闭大门。

    郡守、县令长都要带头去田间耕种自己的职田;就连新恢复的各种亭驿,也在附近开辟荒田,作为该处的责任公田。

    除了少部分警戒兵力,绝大多数士兵都返回籍贯所在地,投入了春耕工作。

    战略威慑力的好处就在此刻体现,不需要边防人力少了,生产单位增多,都有利于关中今年的大生产。

    今年的生产规模,决定了秋后的战略打击强度!

    所以春耕完成后,就要组织人力疏浚关中干涸、阻塞的大小河渠。

    水利工事是很复杂的,疏浚主要干渠、支渠后,又要重新维护各种水堰池塘,增加各处节点的蓄水量。

    基本上从春耕开始,到完成秋收的七個月时间里,关中不具备对外远征的基础。

    起码,现在全力生产的样子,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就在全面春耕之际,夏阳北的韩城,却有三千余人在山沟搭建屋舍,为挖矿做前期准备。

    铁矿其实也不用挖,主要是采集和运输,中间有个破碎矿石的过程。

    打铁很苦,采矿更苦。

    矿场区域,徐林巡视,阎行、吕常这两个强势的矿工代表随行。

    矿工和矿工是不一样的,吕常这七百多人随时可能被刘备赎回去,所以做的一直都是轻工作,故而有一种监督阎行这两千多人的架势。

    工作就那么多,荆州人做了轻型工种,那重体力、威胁的工作职能交给凉州人。

    巡查到一处破碎工地,阎行立刻就说:“校尉,我等饮食不足,体力匮乏精神涣散,工伤身死事小,延误梁侯规划事大。”

    吕常不语,现在荆州人依旧负责采伐、运输木料,直到建设一个巨大的水碓工作基地为止。

    水碓的模型也已经送来,改进了原本呆板的工作模式,改用水车汲取水力,巨大的水车被水流推动,可以带动硬木铁碓。

    以后荆州人就负责守着河边,对运来的铁矿石进行破碎。

    而凉州人负责矿石采集,运输到水碓工作区,破碎完成后,会有擅长控船的荆州人将材料运输到冶炼区域。

    水碓工作区的下游,就是未来的铁矿冶炼、锻打中心。

    煤炭会运输到这里进行炼焦后,混合木炭一起冶炼破碎矿石;铁水出炉后,则优先用来铸造各种农具。

    今年没有多余的生产力制造军械,现在军中储备的器械,再打一次河套诸部不存在什么问题。

    只要战场打扫的足够干净,随军的铁匠就能完成铠甲、军械的再修复。

    阎行也知道未来韩城冶炼监坊的发展规划,可他真的受不了矿工的命运。

    他虽然不需要参与实际劳动,可他的乡党部曲难逃。

    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累死在自己面前。

    所以阎行很想争取一个机会,现在已经不能指望韩遂了,韩遂将作乱的罪责推给自己这些人,韩遂又怎么肯花钱赎买他们?

    韩遂如果有良心的话,就应该将他们这些人的家眷送到关中来。

    用这些人口,来向黑熊赔罪;家眷来到关中,他们才能拥有快速解脱的机会。

    不能指望韩遂做这样的好事,阎行只能自救。

    他见徐林并没有什么厌恶情绪,就说:“我等善于搏杀,若是君侯能给我等一个机会,我们愿意抓捕三个胡虏,来赎一人之自由。”

    “三个俘虏?”

    徐林皱眉,重新审视身高八尺有余,干苦力小半年,依旧骨架宽大、强健的阎行,又扭头看了看普遍身高七尺有余的凉州矿工。

    就跟记忆里的一些匈奴本族俘虏的形体做了个简单的对比,不管是匈奴本族,还是东迁的羌人俘虏,其实普遍身形瘦小低矮。

    徐林就说:“胡虏瘦弱,三人要吃三人的口粮,还不如你们两个人做的工作好。你们的两个人,也只是需要两份口粮。”

    对于这种夸奖,阎行一时愕然,又说:“许多矿脉需要挖掘,胡虏身形低矮,适合在矿道中采集矿石。我等身形高大,一日口粮不过七分饱,十分力量也就发挥出六七成。而胡虏不同,自幼生活饥馑,他们吃每日口粮,必能吃饱,能使出我等八成、九成的力量。”

    “你说的有些道理。”

    徐林点着头,看一眼吕常,吕常也说:“未来监坊扩大,矿石还是要从矿脉中挖掘。这样来看,胡虏才是好的矿工。”

    这下徐林才有些确信,对阎行说:“此事我会上报给君上,具体如何,还要听候君上裁定,非我能主张。”

    “谢校尉援手之恩。”

    阎行长舒一口气,他是真的害怕黑熊将他们这些人遗忘。

    现在的关中不缺精兵猛将,如果赶不上下一轮对外战争,那他们这两千多人,可能真的要尽数填在坍塌的矿道之中。

    这年头正经人家,但凡有个生计,谁来挖矿啊?

    挖矿若是个好工作,也绝对不会轮到他们这些俘虏来做。

    (本章完)


  (https://www.91book.net/book/27166/43944.html)


1秒记住91书包网:www.91book.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91book.net